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江淮运河走笔
□凌泽泉

   
 
 
 
  一  
  江淮大地上,有一道高高隆起的脊梁,它的名字叫江淮分水岭。同一片天空下,雨落在江淮分水岭上,却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归宿:岭南的水流入长江,而岭北的水却归入淮河,从此便无交集。  
  水,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的命脉。早在18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曹操曾试图劈开位于合肥西北的将军岭,欲连通江淮以运送粮草,却因遭遇“日挖一丈,夜长八尺”的膨胀土、崩解岩难题而折戟沉沙。  
  纵观南北,长江水丰腴,淮河水贫瘠,而江淮分水岭就是扼住两水相通咽喉的巨手。多少年来,江淮大地上的人们望岭兴叹,眼睁睁地看着长江水滚滚流入大海,而无法享受到它的润泽。  
  新中国成立后,生活在淮北及豫南地区缺水少水的人家,梦里也渴盼着清碧的长江水能哗哗哗地打自己家门前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一天终于来临。2016年12月29日,引江济淮工程铲下了第一铲土,这是继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国家重大战略水利工程,将惠及安徽、河南两省5000多万人口。  
  上个月我随采风团到达了位于安徽省肥西县严店乡莲花村的派河口泵站,7年前,引江济淮工程就是在这里按下了启动键,如今钢琴键造型的高大泵站楼,终于用滚滚的长江水弹奏出雄浑高亢的进行曲。  
  走进高耸的泵站机房,只见一字排开的九台机组甚为壮观。据安徽引江济淮集团高级主管陈小辉介绍,这里每个机组2800千瓦,装机容量25200千瓦,设计总流量为295立方米/秒,能将长江水提升4.8米后排入派河,向西北方向一路奔涌。眼见得长江水在此抬高脚步,轻松跨过高栏,我的内心受到了无比强烈的震撼。  
  沿着泵站楼的右侧河坡,向着巢湖的方向,倚着岸边护栏,我们饶有兴趣地去看远道而来的长江水。这一河清凌凌的水像是走亲戚似的,迎面给我们递上了一层层你推我搡的波浪,而不远处的彩虹大桥似乎就是站在那里迎接江水到来的热情向导。  
  翻过派河口泵站的长江水,在遇见派河水的一刹那,像是见到了久别亲人般紧紧搂抱在一起。在派河岸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颜存发揉了揉双眼,掐了掐自己的大腿,确信自己不是在梦中,因为他被眼前看到的一幕惊呆了。几十年来,他只见派河水向东南流淌,万没想到如今派河水却像一位引路的小孩,领着初来的客人掉转身竟向西北进发。  
  可以这样说,逆向而流,是派河的一次涅槃重生。  
    
  水与桥从来都是相生相伴,但凡流水阻断的地方,必有桥梁的身影出现。  
  江淮运河全线,分布着各类桥梁130座。因其种类多、结构全,又被誉为桥梁博物馆。陈小辉信心满满地告诉我们,这130座新建桥梁的设计图纸资料非常珍贵,现已全部保存下来,今后将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江淮运河桥梁博物馆。  
  在引江济淮355公里的河道上,平均不到3公里就要架设一座桥梁,其中不乏铁路桥、公路桥甚至还有水桥。可以这么自豪地说,但凡国内已有的桥梁类型,在江淮运河上都能一睹它们的风采。  
  铭传路桥,是合肥市市政桥梁中主跨最大的拱桥,其单孔跨度达到了240米。在安徽寿县古城外500米长的运河段,竟矗立着5座超级大桥,成为江淮运河桥梁密度最大的一段。金寨南路大桥位于肥西县城关,为钢-混凝土梁独塔斜拉桥,160米主跨江淮运河航道,主塔为高达112米的双A型,为合肥市区最高塔。放眼看去,双塔高耸,既雄伟又壮观。  
  130座桥梁,无疑是镶嵌在江淮运河之上的一道道绚丽彩虹,每一座都怀抱一河清水,每一座都昂首傲立于天地。  
  其实,江淮运河本身也是架设在江淮大地上的一座巨型“水桥”,其航道可通行2000吨级船舶,自此,淮河与长江之间的承运无需绕道京杭大运河,可缩  
   三  
  引江济淮,保护自然生态至为关键。为了促进长江与菜子湖之间的鱼类洄游,专门设立了5处鱼道,还在菜子湖里设置了5处鱼巢,供鱼产卵,为此多花费了2.5亿元。  
  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拥有15目42科142种鸟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头鹤、东方白鹳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多种。每年寒冬来临,约有10万只候鸟飞抵这里栖息繁衍,其中就有白头鹤等珍稀濒危鸟类2000多只。  
  一切都从影响生态的最低极限出发。施工前,专家团队通过实际观察与走访了解,深入研究了近年来东方白鹳、黑颧、大鸨、白鹤和白头鹤等国家级及地方重点保护鸟类在菜子湖等工程影响区域的迁徙活动情况,以及鸟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对原先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对鸟类的影响程度。团结湖大圩是候鸟集中分布区,为避开对鸟类重要活动区域的影响,经过菜子湖内的航道选择整体向西迁移1000多米。在菜子湖区施工中,建设者们充分利用航道疏浚土方,在航道东侧填筑湿地。在植被修复过程中,结合微地形改造,按照当地原有的植被种类,种植水生和陆生植物,如布设苔草、黑藻、菹草等耐水植物等,目的就是给候鸟提供优质栖息地,确保候鸟过冬需求。在枞阳枢纽,还建了大型增殖放流站,里面放养着鱼苗,每年要往菜子湖里投放80万尾鱼苗。为此,又增加了1.5亿元的投资。  
  如今,菜子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更多的鸟类前来过冬。众多鸟类齐聚这里,栖息湿地面积和食物供给量是确保鸟类有家住和有食吃的必备选项。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引江济巢段特地降低航道水位就是为了扩大湿地面积,设立投食站就是为了给鸟类准备好充足的食物。更让人动容的是,为了不惊扰候鸟越冬,候鸟越冬期间,这段河道竟然实行临时停航。

      75岁的菜子湖湿地生态保护协会理事长王三益兴奋地告诉我,今年冬天,来菜子湖越冬的候鸟早已超过10万只,连大雁、天鹅都来了。

      初冬时节,站在菜子湖边,放眼望去,湿地公园里水清草美、鱼跃鸟翔,展现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面。  
    
  每条河都有自己不同凡响的使命。  
  在江淮分水岭安徽省肥西县长镇段,一条河与另一条河骤然相遇,一条叫淠河,一条叫江淮运河。淠河要将一河来自大别山的碧水源源不断地送往安徽省会合肥,江淮运河则负责将一河江水送往皖北和豫南地区。如何让两条水位高差达36米的河流互不侵扰各奔前程,让技术专家们绞尽了脑汁。终于,将原淠河裁弯取直,用钢渡槽架起淠河水凌空飞过运河上方的方案浮出水面。这无疑就是要建名副其实的“水上立交”。  
  2018年12月,采用三跨钢结构桁架式梁拱组合设计的淠河钢渡槽工程打下第一根桩。由于槽内水体为合肥居民的饮用水,为保障钢结构耐久性,避免钢结构防腐涂装对饮用水体造成污染,整座水桥采用的全是不锈钢胶合板,尤其是在与水直接接触的迎水面,竟用上比普通保温杯用钢安全性还高的食品级316L不锈钢,厚度达到了4毫米。  
  2021年5月1日,淠河总干渠钢渡槽正式通水通航,此项工程用钢总量高达2.1万吨,可通行100吨级船舶,主跨跨度达到110米,比世界著名的德国马格德堡水桥还要长3.8米,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通水通航钢结构渡槽。经测算,经过此渡槽的水重近4万吨,而桥身仅重2万吨,这又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大奇迹。  
  立于淠河岸,远观蓝色的钢结构渡槽飞架于江淮运河之上。河下有河,船行两河,蔚为壮观。让人大饱眼福,赞叹不已。  
    
  通航了,通航了。  
  历史将永远记住公元2023年9月16日,引江济淮工程江淮运河航道全线贯通。  
  问渠哪得清如许,长江之水北上来。  
  江淮运河穿越合肥,给合肥的内湖——巢湖带来了浪花朵朵,更给合肥带来了无限生机。随着江淮运河的通航,“百里画廊”构想由此萌生。  
  作为“百里画廊”建设主体的合肥市,规划在运河沿线东至巢湖,西北至小庙天河的52公里长的江淮运河沿岸打造出一幅幅多彩画卷,让运河的水韵之美得到深度和广度的彰显。  
  百里画廊千里歌。我们有理由相信,飞跨江淮的运河必将奏响更为嘹亮更为诗意也更为动人的精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