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长三角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处于从地方集聚向区域协同的关键跃升期,仍存在创新要素流动不佳、区域协同能力不足、合作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郝海平建议,建设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夯实协同创新体系。依托江苏生物医药产业、科教及人才优势,建设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构建跨区域团队、开展跨区域交流与项目合作,整合中国药科大学、临港国家实验室、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医药集团等创新要素,包括人才、平台、资金等,围绕肿瘤、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面向下一代新疗法和原创药物研发,建立新型举国体制运行的长效机制。鼓励长三角各地依托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整合高水平实验室及研究平台,打破区域空间壁垒,共同开展战略研究,增强协同攻关能力。
“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作为生物医药关键节点的‘孵化器’与‘加速器’,可极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创新型企业,加速长三角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郝海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