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积 极成效,谱写了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的生动实践。今天,让我们走进一批安徽思政课老师的课堂。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家华教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触动心灵的课程,要贴近时代、贴近实践、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时至今日,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吴家华教授,已在这条探索心灵的道路上走了35年。
讲好思政课意义重大
最鲜活的思政课是什么样的?这是摆在每一位思政老师面前的命题。“到课率”“抬头率”自不必说,而关乎学生真听真信真做的共鸣与共情,是吴家华一直以来所追求的。
在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吴家华总会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谈论马克思是一位怎样的人。从玩世不恭到“学霸”,这是青年马克思大学生活的一个写照,也体现了这位伟人思想转变的历程。
讲好思政课,意义重大,然而上好思政课,确实不容易。2019年,吴家华作为安徽省思政课教师代表之一,参加了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正是因为这份宝贵的经历,让他对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
教育的是人,赢的是心
其实,思政课教育的是人,赢的是心。吴家华在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情感温度,帮助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理想,致力于成为他们心灵的“引路人”。
思政教育需要潜移默化地进行影响,吴家华也把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浸润在和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我经常跟学生讲,在走到人生重大关头或者遇到重要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找自己的好朋友、父母、老师商量,总有一个好的办法来解决。”他的办公室随时欢迎学生们来分享成长的烦恼,而他也会主动关心孩子们的学业、生活,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重要阶段,为他们排忧解难。
用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在思政课领域从教35年,吴家华发现,近五年思政课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转折性的变化。改革创新给思政课堂注入了“生命力”。
在吴家华的推动下,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活动,深受学生欢迎。通过开设讲故事悟思想、评时事用思想、读经典学思想等一系列实践教学主题,增强了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由他负责创制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创新探索与实践》,更是斩获了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殊荣。
吴家华表示,面向未来,他们将不断顺应“互联网+”教育时代潮流,改革创新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用党的创新理论激荡一代代年轻人的“青春梦想”。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张楠摄影报道
【师说】
他们眼中的思政课是什么样? 当好思政课老师是幸福的 ——安徽艺术学院思政课教师,2021年第二届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比赛特等奖得主,高元龙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老师要注重方式方法,要努力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所需所求。此外,要言教和身教并举,多用“我行”“我可以”“我能做到”等,鼓励学生做得更好。
近年来,我和同事们发挥安徽艺术学院专业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安徽艺术院校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经过前期积累和调研学习,从2023级大学生开始,我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单独成课,经过提炼加工的“艺‘讲’思政教学法”获批成为2023年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初步形成推广应用价值。
作为高校思政课老师,我坚信这个选择是幸福的,将继续努力为大学生种好真善美的种子。
打造高质量思政“金课” ——蚌埠医科大学思政课教师,2019年首届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比赛特等奖得主,李乐
创新的前提是守正,守正就是回归到思政课的本质,即“讲道理”。如何通过创新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把思想性、理论性的内容讲出亲和力、针对性,是加强思政课内涵式建设的核心,也是我近年来不懈的追求与探索。
“乐式教学法”的创建,是一种理念,或者说是我教学的行动哲学,要将思政课的理论性、思想性讲出针对性与亲和力,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思政课难上,难在难以入脑入心。因此,我坚持以理服人,坚持以情怀打动人,一个解决入脑,一个解决入心,最终达到思政课启智润心的目的。
唱响大思政课的主旋律
——安徽工业大学辅导员,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杨建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是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引航员”,是我国高校“大思政”格局下的一支关键力量,是延展思政课“主渠道”、检验思政课效果的“见证者”。辅导员的工作直接面对广大同学,是离学生最近、与学生最亲的“良师益友”,可以说辅导员的思政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辅导员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参与教师,要把目光从校园放到广阔的实践当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思考,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收获知识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