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造大省安徽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聚“势”,技术创新、产线改造、数字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老树发新芽”,商业航天、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抢滩布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工业制造业为支撑,安徽正在一条条新赛道上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代表,新兴产业“红利”正在安徽释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广阔空间。
2023年,安徽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86.8万辆、同比增长60.5%;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倍以上,柔性显示产业产值增长1.9倍,装备制造产业营收突破万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5200亿元;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企业超过2200家,实现营收4000多亿元……
“聚焦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安徽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至42.9%,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说,全省新兴产业企业近6800家,贡献了全省近八成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五成多的上市企业。
陈军表示,下一步,安徽还将布局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聚焦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等重点领域,系统推进科技创新、示范应用、体制机制、政策举措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同时,实施政策技术场景化行动,打造主体高效协同、要素集聚融通的创新生态,打通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链条。
新华社记者马姝瑞吴慧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