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相关新闻
安徽已确认103个“白名单”项目
  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无疑是一个重磅利好。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获悉,截至3月18日,安徽省经各级商业银行和协调机制共同盖章确认的第一批“白名单”项目103个,商业银行累计完成授信61个、授信金额206.6亿元,累计放款116.5亿元。其中,协调机制成立后新审批项目25个、授信金额58.1亿元,结合工程进度已放款31.8亿元。从房企属性看,民营房地产企业项目54个,占比达52.4%,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
  监管:以项目为对象精准支持
  今年1月,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自通知印发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与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紧密协作、迅速行动,在春节前就率先开展项目摸排、名单推送、融资对接等工作。
  据悉,以项目为对象精准有效支持合理融资需求,有利于区分集团公司的债务风险和具体项目的风险,在做好资金封闭管理、风险隔离的前提下,更有效支持资产优质、经营合规的项目,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推进项目的正常开发建设和交付,从而保障购房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为使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多点开花、落地见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按照“一项目一主办行”的要求,督促指导主办商业银行对符合融资条件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切实提升授信审批效率。如,针对“白名单”项目,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建立“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查、优先审批”工作机制,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对某民营房地产企业的10亿元新增授信审批,增强了房地产企业发展信心。
   银行:加快贷款审批和投放
  自协调机制出台后,安徽银行业积极行动,加快贷款审批和投放,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徽商银行安排精兵强将专项跟进本地白名单项目,按照“公布一批、对接一批”“成熟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积极推进项目对接。截至目前,徽商银行在全省范围内已对接第一批白名单项目36个,其中徽商银行作为主办行的项目16个;累计为18个白名单项目审批授信52.64亿元;融资协调机制成立后,已为8个地市的13个项目按工程进度发放贷款6.51亿元。
  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截至目前,该行共收到主办行为建行的项目22个,对接率100%,授信总额40亿元,贷款余额22亿元。
  中信银行合肥分行快速成立协调机制工作专班,建立推动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通过差异化授权,做到高效审批,并下发授信业务尽职免责实施细则,消除一线工作人员顾虑。
  随着机制持续落地,支持项目融资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我省银行业也将为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建设交付、有序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目前,我省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我省银行业也将克服困难挑战,着力提高项目获贷率和融资满足度,为推动我省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李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