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近日对话滁州老年大学校长张尽忠,深入了解了该校如何强化师资、完善学员管理,并搭建“老有所为”平台,以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老年学员提供更多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强化师资促教育
记者:教师对于办好老年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滁州老年大学是如何围绕“老有所教”来推进老年教育的?
张尽忠:确实,教师质量直接关系到老年教育的成果。在滁州老年大学,我们深知好教师能吸引更多学员,也能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因此,我们一直在努力完善教师人才库,打造专业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我们积极与驻滁高校对接,聘请了10余名专业教师,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如古典文学、饮食养生、智能手机应用、中医保健、凤阳花鼓和英语等。同时,我们也注重发掘民间人才,聘请一些具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人”加入我们的教师队伍,为学员们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为了留住这些优秀人才,我们建立了校内教师教课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多项文件,我们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激发了他们的教学热情。例如,我们开展“校内职称”评定,根据教师的教龄和专业水平给予相应的补贴。此外,我们还对那些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业证书的教师给予直接的职称评定,以体现对他们专业能力的认可。
这些措施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滁州老年大学拥有80余名教师,其中不乏年轻的“90后”教师。他们与学员们一起,共同书写着老年教育的新篇章。
强化老有所学
记者:目前,滁州老年大学已有5100多名在校学员,如此庞大的学员群体,学校是如何有效抓好学员管理,实现“老有所学”的目标呢?
张尽忠:我们的学员年龄跨度大,最小的四十多岁,最大的已经九十高龄。为了抓好学员管理,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学员守则》《班长职责》《班级微信群管理制度》和《学员管理办法》等,旨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风。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充分发挥班长的作用,他们不仅负责抓好课堂纪律,还积极带动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党员学员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班级微信群,方便及时传达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求、学习通知和活动信息。这样,学员们能够更快地获取学习资料,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
为了让学员们能够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充实教材。一方面,我们购买国家教材,如口琴、葫芦丝等,确保学员们能够学习到专业、系统的知识。另一方面,我们也鼓励教师自编教材,如园艺等,这些教材更加贴近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为了激励教师自编教材的积极性,学校还采取了以奖代补的形式,根据教材的字数和质量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积极性。
展“老有所为”风采
记者:学校如何通过搭建“老有所为”平台来促进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张尽忠:为了助力老年教育的发展,我校积极搭建“老有所为”平台,为学员们提供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我们曾组织过一场规模宏大的“八段锦”全民健身运动展演,彰显了学员们的活力与风采,并作为安徽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的备选节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去年,在滁州市老年人运动会上,我校柔力球代表队更是凭借出色的表现,斩获了两项冠军,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这些活动只是我们搭建“老有所为”平台的一部分。近年来,我们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进行各类教学成果展示,如全市老年大学系统“老有所学”戏曲教学成果展演等,让学员们能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学员们表演的京剧、黄梅戏等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也展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本版稿件由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姚一鸣采写(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