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代销店里的“散装”时光
□马鞍山 傅中平
  “我家孙子已经能打酱油喽!”
  一位“00后”听到这句话后不解地问我:“酱油不都是瓶装的吗,打酱油是什么意思?”这不禁让我想起童年代销店里的“散装”时光。
  那时,外婆烧菜发现酱油瓶已经快见底时,总是会让我到代销店里去打上一瓶酱油回来。我屁颠屁颠地一手拿着油瓶,一手拿着零钱去往家门口不远的代销店。营业员会用竹制的量筒在盛放酱油的缸里舀上几勺子,通过漏斗缓缓注入瓶中。
  放了酱油的菜才会起鲜呢,无论是炒菜还是红烧抑或卤菜。别看它黢黑黑的,那时可是家家户户烹饪的主要调味品。而散装的酱油又成了人们的首选。毕竟散装的东西要便宜得多。
  调味品中,除了有散装的酱油,还有散装的醋。所以家家户户装酱油和醋的瓶子,即使用完也舍不得扔。毕竟,它们还要循环使用。
  代销店里那时总是有两口大缸,一口装酱油,一口装醋。平时都是上了盖子,当有人来打酱油或打醋时,营业员掀开盖子,打完了再盖严实。在我的印象中,代销店中总是弥漫着咸香的酱油味和酸酸的醋味所混合的一种味道。
  外公那时还经常让我为他打散装白酒。这种用山芋干子制成的白酒,酒香味醇、烈性大,很符合外公的要求。酒盅不大,外公总是仰头一口喝干。三五杯酒下肚,外公的脖子根都红了。看得出来,只要餐餐有酒,外公就是满足的,况且这种散装酒质量上还不错,价格上也实惠。
  那时,稍微好一点的香烟也是一种奢侈品。代销店于是将香烟拆散了论支卖。对于那些老烟枪来说,买不起整包,就买上几支“吞云吐雾”过过烟瘾,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过去的生活似乎总伴随着停电,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备上一两盏煤油灯。停电的时候,用它来照明。光有灯、没有油也不成,于是,家家都还要准备一个壶之类的容器,用它到代销店打来散装的煤油贮存着。
  冬天,母亲会带着小瓶罐去供销社打那种散装的雪花霜,那是母亲的护肤品。我们小孩子家用的多是蛤蜊油,冬天洗过脸或洗了澡,大人们便让我们用手指抠一点在手心,然后两掌揉搓开来,先在脸上然后手背上均匀地涂抹。我很喜欢闻那种香香的味道,但是总觉得蛤蜊油没有母亲用的雪花霜高级,于是常常趁母亲不注意,从她的雪花霜瓶里抠上好多……
  曾经的日子,仿佛离不开“散装”二字。那些“散装”在瓶瓶罐罐里的商品和时光,代表了几多贫乏、几多无奈、几多辛酸!如今的生活,早已没有了“散装商品”的踪影,超市里各色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我们的生活已经由“散装”走向了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