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师半友半知己,半尊半慕半倾心。
——题记
犹记九年级刚开学的那天,不知第几节课的上课铃再次打响,课表中刚被硬塞进一节课的我结束了冗长的抱怨,老大不情愿地坐下,心里却仍在不满地发着牢骚,“又换老师,烦人!”原先教道法的王老师我很喜欢,突然间被换掉,总有点舍不得。
正好那节课是道法,新老师来得挺早,上课铃还没打响,早就站在讲台上了。我先前没有注意到她,这时认真看了几眼,暗自思忖:“嗯,年龄大了一点,大概会有点落伍。”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想法错得有多么离谱。
第一节课,她就乐呵呵地说她姓刘,再过几年就要退休,年龄可以当我们的奶奶。她胖胖的,总是笑着,有点像可爱的小姑娘,连带着她手中那根凶巴巴的、刻着《朱子家训》的戒尺也似乎可爱了许多。我立刻把五分钟前那个自以为是的自己推翻,抛开成见,重新认识这位有趣的师长。
某天上道法课前,刘老师拿了一沓卷子进来,四下看了一圈,正在晃悠的我光荣地被抓住当劳力:“来,姑娘,发下卷子。”
我接过试卷,开玩笑地问她:“老师,您现在记得我叫什么了吗?”
她认真地想了想,然后高兴地如同一个孩子般准确地报出了我的名字,“小张!嗨,我年龄大了,记性不好,记不住事情,你们包涵一点。你看,你多找我问问题,发发作业,我不就记住你了嘛!”
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也更喜欢这个自称“老人家”的老师了。
除此,极高的道德感也是刘老师身上的标签之一。她曾义正辞严地告诉我们:“哪是我不能到外面补课呢?是我不想去赚那个钱。现在国家又把中小学生校外补课确定为违法行为,我是教道法的老师,良心上过不去,我有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
那天,我仿佛看到了她身上那些我们平日可见的善良、宽容都变得透明,某种更厚重的东西变得明晰,那是她对道德法律坚定的信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刘老师以明媚的烂漫和渊博的学识,给予我们灵魂的广阔,在我们心中生长成一棵参天绿树。人生漫漫长路,能碰到如她这样明灯般的老师,照亮着前方的未知与黑暗,我想,我们是幸运的。
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西园校区九(9)班张雨晨
指导老师:张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