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以南广袤地带海拔不过5至8米,一个圩口连接着一个圩口,称为“圩区”,又叫“圩上”。圩区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处处视觉广阔。
我的老家在圩区,出门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老家往南二十里,是绵延的丘陵地带,称为“岗区”,人们都习惯叫“岗上”。有史以来,岗区怕干旱,圩区怕水淹,因此岗圩人家儿女一旦结亲联姻,遇到干旱或水灾年景,粮食蔬菜等物资都能够互补,生活都有调剂的余地。
过去,每到嫁娶之日,嫁娘依依不舍娘家,一路哭之不停。探其因,原来是:岗上嫁娘往圩上哭,舍不得岗上井水大豆粥;圩区嫁娘往岗上哭,舍不得圩上乌鱼(黑鱼)头上两块肉。意思就是,嫁娘出嫁之哭,除了舍不得离开父母以外,就是眷念一直以来养育自己的家乡的食物和菜肴。岗区井水大豆粥,粥浓豆香,可口柔绵,回味悠长;圩区乌鱼头上两块肉,是鱼的脸颊肉,无刺,不扎喉,细嫩,鲜美无比。
大豆粥是食物,能让人吃得饱;鱼头肉是佳肴,能使人吃得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那种追求“吃得饱”“吃得好”的生活早已不再是现代人的奢望,现代人有新的生活目标和追求,食物追求的是少而精,菜肴讲究的是色香味。时尚和理论的说法几乎相同,就是吃生态绿色食物,希望吃出健康。因此旅游神州行,追风尝美食,闻名品佳肴,若能亲口品尝到每个地方的特色土菜,当为此生无憾。
各地土菜迎游客,合肥“湖鲜”有“四珍”。合肥“湖鲜”的“四珍”,主要分布在庐江和三河地区的乡村。“四珍”又分为“荤四珍”和“素四珍”两类,“荤四珍”为米虾糊、蟹黄糊粉、清蒸白鱼、银鱼蒸蛋;“素四珍”指南瓜头、山芋爪、鸡头菜、菱角菜。原材料不一样,加工程序和烹饪方法各地也不相同。
家住巢湖边,身为合肥人,知道“湖鲜”的人很多,但能完整讲出“四珍”中每一道菜名字的人不多;一年中,能够经常品尝到“四珍”每一道菜的人,也很少。
“荤四珍”属于四季菜,一般餐馆饭店几乎都能做得出来,只不过调料和做工上讲究不一,因而风味不同;“素四珍”就不一样了,它是季节菜。南瓜头、山芋爪、鸡头菜和菱角菜冬春季里没有,唯有夏秋季节才能长成,采摘上市。南瓜头、山芋爪长在旱地,属于瓜芋类作物;鸡头菜、菱角菜长在水中,属于水生科作物。
南瓜头、山芋爪、鸡头菜和菱角菜的生长期不需打农药,是百分之百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蔬菜。一盆菜爆炒好了,端上餐桌,绿色霎时吸人眼球,清香瞬间挑起食客回归自然的欲望。筷子夹至口内,轻轻一咬,细嚼慢咽,品味之际,自然鲜嫩,清香润喉,鲜美感觉油然而生。餐毕,“甜”意跟着回家,美意甩了一路。
品尝过“素四珍”的人往往流连忘返,那种胜似吃过山珍海味、不枉此行的感觉无可比拟,自然感到“素四珍”美其名曰“湖鲜”,一点不夸张,心底肯定称赞“素四珍”棒棒的,自己能吃到“湖鲜”也是棒棒的。
不知者也许会问,“素四珍”不长在巢湖水里,怎么称得“湖鲜”?可是,一旦亲口品尝过,自然会明白得仔细。其一,巢湖南岸全是圩区平原,河、塘水域众多,面积广阔,适宜鸡头菜、菱角菜等水生作物自然生长。相对而言,丘陵地区和山区海拔比圩区高,经常出现干旱。鸡头菜和菱角菜需要保持一定的水位,一到干旱,水位急剧下降,则难以生长。而南瓜头和山芋爪是旱地作物,耐旱怕涝,丘陵地区和山区比较多;其二,是代表合肥地区特产的菜肴,一个“特”字蕴含在“湖”字中,与“荤四珍”一道,赢得食客给予“湖鲜”尊称。
爱品尝“湖鲜”的游客都知道,餐馆饭店不可能每天都做得了“荤四珍”和“素四珍”,也不可能满足客人一次性“全品”的要求,如若能全部一次性端上餐桌,那也叫“湖鲜满汉全席”了。因而客人每次尝到其中两三样,已确实是十分有“口福”了。
去年国庆长假,合肥市的一位外商老板驾驶专车到庐江的朋友家做客,午餐指定要吃“湖鲜”。中午时分,他们驱车到巢湖边转悠了好大一圈,找了十几家农家乐餐馆,都说季节过了,“湖鲜”难办。结果,一直找到十二点以后,最后总算在同大镇的一处农家乐餐馆尽了吃“湖鲜”的兴致。
离开前,外商老板把备份的“湖鲜”带到车上,说带回家让吃腻了大鱼大肉的家人们也品尝一次“湖鲜”的美味,感受一次“湖鲜”原汁原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