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40年间搬家5次,而且搬来搬去还是在同一个生活区,这让不知内情者匪夷所思。
第1次搬家是从单身宿舍搬到家属区。那是1986年夏天,工厂开始这一年的福利分房。当时,已经同妻子恋爱两年,便商量登记申请分房。那时单位分房必须持结婚证。开明的岳父岳母同意了,但一再强调:一定要对我家姑娘好!我头点得像鸡啄米,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妻子直奔民政部门,担心岳父岳母一觉睡醒后悔。
拿到钥匙的那天,我兴奋得一阵晕眩,一溜小跑,直达4楼新房——也就是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还是旧的。然而,这对于一个已经30岁的单身汉来说,足矣!我就那么傻傻地在一间破旧的空房子里走来走去,尽管房子里除了灰尘什么也没有。接着单位统一“装修”:墙壁刷层石灰,地面涂上红油漆,完事。很简陋,但我像是拥有豪华别墅一样,我在那一间房子里彻底告别了单身,从此为人夫为人父。
第2次搬家是从单间搬进一室一厅。为鼓励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单位规定:口之家可以申请套间。1987年女儿诞生,第一时间申报,到了第3年才分到一套42平方米的房子。仍然是旧房子,仍然是单位统一“装修”,无需付一分钱,还有什么不知足呢?有了新房,我第一时间将父母从老家接到芜湖。我要行孝。父母看了很高兴,说:儿子住公家房子了,有出息。每天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丝毫没觉得房子破旧和狭小。那时欢乐很简单也很纯粹。
第3次搬家是从1楼搬到4楼。这次搬家属于意外。1楼潮湿,特别是在南方梅雨季节时,地下像是汪着水,一脚下去“叽”的一声。妻子膝关节不好,一到梅雨季度格外不舒服。1996年元旦,向来不求人的我还是硬着头皮找到主管房子的领导,吞吞吐吐道出原委。领导很和气,掏出钢笔“唰唰”地就批了。4楼房子的面积同一楼面积一样,但站在4楼阳台上,有种无比空旷的感觉。只是,那时单位已经不再义务“装修”了,因为要“同市场接轨”,这项职工福利取消了,我不得不自己找人装修。那时时兴打墙裙和吊顶,我按部就班照抄不误。结束后一算,共6000多元。那时,我每月的工资已经突破千元。
搬进去的当天,妻子兴奋地说:这辈子就住这儿了,知足了,再不搬了。我也有同感。觉得有了一套房子,还正儿八经地装修了,怎么也满足了。
第4次搬家是为了扩大住房面积。2003年,单位最后一次福利分房,依照条件我达到分三居室的标准,但轮到我已经没有像样的三居室了。只有一楼,而且在大院的偏僻处。于是准备放弃。单位领导知道后,几分神秘地小声对我说:劝你要了,错过这个机会就永远没有了。我很信任这个领导,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于是毫不犹豫地说服妻子,并简单装修就搬了进去。三居室确实方便多了,至少已经大了的孩子从此真正有了一间属于她自己的天地。
第5次搬家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单位要把上世纪70年代末建造的家属楼全部推倒重建小高层,分四批建造,钢框架,11层,每套面积从70多到120平方米不等,每平方米3000元。这是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既然非买不可,那么迟买就不如早买。2009年,我搬进了“双翼花园”:面积更大,装修更讲究,住家更舒服。只是,这次搬家的花费购房款装修款家电更新等,让我囊中空空!妻感慨:我们工作了一辈子的收获就是拥有了这套房子……
5次搬家,无不刻着时代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