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长庄,您好
□虞高洁
  晨起收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微信好友传来的彩图。图景中,一根根细细的、长着绿叶的枝干托起一个个圆润的红果,在晨风中摆动。猪叫、狗跳、小孩欢笑……烟火气十足的人生由此展开。还有许多许多的景致感觉似曾相识,由远及近地浮现在眼前,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
  偏远的深山,天蓝水秀,空气氤氲,古树葱茏,野果飘香,小鸟吟唱,老牛哼哼……依水而居的古村落,粉墙黑瓦,居住着几户人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的节俭生活。留得住青山,见得到乡愁。这是六零后才有的感受,就像我生活过的老家——于洼长庄。
  低矮的房屋架着细细的房梁、烂泥附着泥墙,开着小小窗户,支起土灶台……所有的设施都是极其简易。农耕的父老乡亲,守着赖以生存的良田,起早贪黑地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田埂把庄稼地有序地隔开,肥沃松软。好想趁着微风不燥,阳光正好的天气再去田埂上走一走,唱一曲《垄上行》。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下“欢笑”,发出哗哗的声响,丰收的情景令人神往。
  而我记忆里的长庄何尝不是这样,并且更胜一筹呢!既有桃红、杏黄,蔷薇花爬满墙的美景;又有鸡生大蛋,鸭子成行的兴旺;还有那“又长又深的弯弯船塘”,是娃娃们夏天戏水的天然浴场。除此之外,还有厨房后面的那棵大枣树,它见证了长庄几代人的辛勤劳作,承载着长庄丰厚的历史文化。那大枣树茂盛着缠绕的藤蔓,芽枣子密密麻麻地“端坐”在枝叶间偷偷地“孕育”,庄上的娃娃们看着、盼着它红艳。
  长庄,也走在改革开放洪流的前沿,庄上的人们纷纷突破“重围”,来到县城、省城读书、工作和做生意。为此,老宅基地自然变为平整的庄稼地。春天来了,绿油油的麦田,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召唤远方的游子,再现“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感慨,抚慰着饥渴的思念。
  昔日的娃娃们已经长大成人,也有了一代又一代后人的涌现。不论走了多远,飞了多高,大家都会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夕,乘飞机、坐高铁,回到魂牵梦绕的老家祭祖。大家每每聚在一起,都会笑谈过往“野孩子”们在一起顽皮的点滴。小名也会从尘封的记忆里被提起,但时光已逝,大家都已不再是那个时候的小周、二立子、大小三子、小丫头了……双鬓斑白的发小感叹着,时间都去哪儿了……
  现在的长庄虽然找不到它曾有的碧玉容颜,但它依然是我们心中那个伟岸温馨的家园,是我们心心念念的寄托和思念,它的每一寸土地都渲染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汗,印刻着一代又一代人匆忙的足迹。
  它是那个时代的“甜蜜”……优美的乡恋在心田汩汩地流淌,滋润着已去的岁月,祭奠着奋斗的青春。长庄,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