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常听爸爸说起老家的古镇,那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柘皋。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那里就是吴国和楚国反复争夺的地方,一幕幕历史画卷在那片土地上徐徐展开,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在那里尽情演绎。北闸、桥西等几条老街上,依然能找寻到岁月留存的斑驳记忆,仿佛在讲述时光的故事,而我们家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爷爷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听爷爷说,他们总是拉着平板车步行九公里到古镇进行买卖交易。那时候,古镇上的路还是石板路,凹凸不平,一条条独轮车碾轧后留下的车辙印中藏着多少时代的故事,悠长苍老的街道和两边破败的民房写满了战争年代留下的印记,只有那一条绵延不断的柘皋河一直流淌在无尽的岁月之中。古镇有吃早茶的习俗,爷爷说他就在镇上上中学,只能从家带咸菜,每每经过国营的早茶店门口,只能闻着阵阵早点的香气,然后脚步匆匆赶去求学……
爸爸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已经改革开放。听爸爸说,他们去镇上需要乘坐三轮车。那时候,古镇上不平整的青石板已经被平整的水泥路代替,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农贸市场已经建成,农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那条缓缓流淌的柘皋河经过疏浚,变得更加清澈,更加靓丽。每到周末,爸爸就会跟着我的太爷爷来到镇上吃早茶,打牙祭。爸爸说,记忆中的早茶虽然简陋,但那种温暖的香气一直铭刻在他记忆的深处。太爷爷坐在满是阳光的透明瓦下,吃着花生米,静静地看着孙儿们吃着难得吃上的早点,天伦之乐写满了时光的留言簿,那是爸爸最柔软的记忆,也是对美好人生最好的诠释。
我出生于二十一世纪,是个不折不扣的“10后”。爸爸来到合肥求学工作后,我就在合肥出生,再回古镇,那已是爸爸的故乡。每次回老家,爸爸都会开车带我们来到古镇,找寻他走过的痕迹。走在北闸老街,一排排徽派民居映入眼帘,粉墙、黛瓦、马头墙古色古香、清新典雅。老街内,店铺门面已修葺一新,地面铺上了仿古的青石板,悠长整洁。柘皋河边修缮一新,大桥飞架两岸。顺着河往上游走,河岸曲折,沿岸树林间,飞鸟来往于柘皋河与巢湖湿地之间。再次踏入装修一新的现代化的早茶馆,氤氲的茶香,可口的早点,让我们流连忘返,真正感受到古镇的魅力。
三代人走过的时光就是古镇的变迁,枕着时光,迎着朝阳,我们行走在故乡的土地上,谱写出新时代的华彩乐章。这座充满故事的古镇,将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合肥乐农新村小学奥林校区六(1)班 王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