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杨敬友: 按铃求助,老伴得到救治

与伙伴表演活力操(第一排中为杨义平,第三排右三为杨敬友)。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考虑到要照顾老伴,杨敬友5年前入住合肥一家养老机构,他直言,这里有医疗设备,有专业人员,这都让他安心。5年来,杨敬友和老伴在这里各有所乐,老伴养花,他练书法打麻将,相伴相携岁月静好。
  老人安定子女放心
  清晨的阳光洒下,树叶随风沙沙地响着。“慢慢吃,别噎着。”93岁的杨敬友叮嘱着老伴。耐心等着吃过早餐,他推过轮椅,小心翼翼地搀着老伴坐下,迎着朝阳去遛弯。
  杨敬友介绍,老伴金秀兰94岁,两人来这里生活有5年多。“老伴有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容易头晕,甚至晕倒。”他回忆,5年前的一天,老伴在家晕倒,经过抢救转危为安,这让他考虑到了两人养老的问题。
  “子女工作忙,不可能随时在身边。”杨敬友说,他也考虑过请护工,但一时未找到适合的人,“当时想有人照应就行,这样子女也放心了,我们自己也安定了。”
  综合考虑后,2018年冬天,两人入住这家养老机构。“这里有医疗设备,也有护理人员。”他感慨,床头有按铃,即使半夜三更老人有状况,小病能现场处理,大病方便及时送医院,这让他们很有安全感。
  上周,杨敬友的老伴晕倒在了卫生间。“一天都很好,在卫生间洗漱时突然晕了。”杨敬友赶紧按铃求助,工作人员随即前来处理。“要是在家,我这个年龄,也抱不动她。”
  “第二天一大早,老人的儿子就赶来了。”该养老机构的张楼长说,老人和子女都彼此惦记着对方,“老人心疼孩子,认为孩子都六七十岁了,上有老下有小照顾不过来,不想给其增加负担,而孩子也时刻记挂着老人。”
  “大家就像一家人”
  在杨敬友看来,这里的生活不仅让他和老伴有安全感,也让生活有了寄托。“她喜欢养花,来的时候带了野菊花苗。”杨敬友说,野菊花苗能看能吃,还能清火利尿。现在,移栽至养老机构的野菊花又一次发芽,杨敬友的老伴掐下嫩芽,焯过水后,再用蒜子、酱油、醋拌好,带到餐厅和大家分享,被赞“特别好吃”。
  杨敬友则喜欢和伙伴们练练书法,打打麻将,“我们关心时政,喜欢聊聊国家大事,相处得很好。”在参加《上春山》活力操排练时,杨敬友和伙伴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练动作,背歌词,学唱歌,“没有基础,那我们就慢一点来,大家都很乐意做。”
  “一日三餐有人做,洗衣服啥的都不要我们操心。”杨敬友告诉记者,在这里,有啥事,大家都想着彼此,就像一家人,他和老伴最大的感受就是平安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