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时间都在哪儿?
□闫晗
  伟大的作品常常涉及时间的流逝,比如《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让人感受到人生的孤独。时间需要一些刻度来丈量和计算,否则人会失去坐标感。关于时间的计量单位也很有意思,现在我们习惯了时、分、秒。古时候,除了官方计时手段,人们还喜欢用一些动作或一个过程的完成来计量时间,譬如瞬息之间、一眨眼、一炷香、一盏茶、一顿饭、一袋烟的工夫等。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的祖父喜欢用战争来标记时间,他习惯说起的是:十二岁,有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十九岁时,又有一场什么样的战争;二十岁三个月,第一次看到谁在他身边死掉;二十五岁两个月时,在一场战役中周围的人都战死了,只留他一个人如何不可思议地幸存下来。这种对时间的感知,体现了当时拉丁美洲的战乱环境。
  鲁迅的《故事新编》里的《采薇》用戏谑的口吻讲伯夷叔齐的故事,用烙一张饼来计算时间。“叔齐照例一早起了床,要练太极拳,但他走到院子里,听了一听,却开开堂门,跑出去了。约摸有烙十张饼的时候,这才气急败坏的跑回来,鼻子冻得通红,嘴里一阵一阵的喷着白蒸气。”“大约过了烙好一百零三四张大饼的工夫,现状并无变化,看客也渐渐的走散;又好久,才有两个老头子抬着一扇门板,一拐一拐的走来,板上面还铺着一层稻草:这还是文王定
  下来的敬老的老规矩。”两位先贤不食周粟,忍饥挨饿,计算时间的方式偏偏与食物有关。这样的文字让人读起来有一种奇妙的亲切感。张爱玲小说《第一炉香》里写年轻女孩葛薇龙在姑妈家的浮华中沉溺,用的是一句“在衣橱里一混就混了两三个月”,经济又传神,传达了很多信息。衣橱里的各式各样适合各种场合的新衣服,代表着各种交际活动,三个月足以让一个女孩子心理产生变化,被名利场征服和改变。《三国演义》里的名场景关羽“温酒斩华雄”,众多名将都被华雄打败,一时无人可用,并不被看好的关羽自告奋勇出战,很快就斩下了华雄的人头。关羽行动有多快呢?作者用了道具——曹操敬的一杯酒,倒的是热酒,而关羽凯旋时,酒还是温的。用一杯酒温度变化的时间,衬托了关羽的神勇。
  博尔赫斯有个美丽的句子:“和你在一起,抑或没有和你在一起,这是我衡量时间仅有的方法。”其表达了一种“我的眼里只有你”的情感,因为引入了时间,显得浪漫深情。
  涉及人的时间与情感,常常会联系到植物的生长。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没有正面写妻子去世了多少年,只写枇杷长成大树,自有一番深情怀念和时间流逝的感伤在里面。
  有一些植物本身也和时间有密切的联系,比如竹笋。在微博上看到有博主这样形容:“一场春雨过后,后院草地上噌噌噌噌突然就长出一排暗桩,狗都惊呆了,球都不敢捡。朋友准备焖些嫩笋,回去翻箱倒柜把筐和铲子找到,笋又突突突蹿了一大截。早上八点还是食材,到了中午十二点以后就变成了建材。”处理好纵向的时间,表达出新意,总会让人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