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带头下访接访,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弘扬“四下基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检察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工作方法。近日,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武前往淮北市烈山区检察院,专程接访一起跨界河流污染公益诉讼案件的信访群众代表,面对面听取他们的诉求和意见,并赴污染现场实地调研,对案件办理进行现场督导。
近日,淮北市相山区群众向淮北市相山区检察院反映,某地排放大量污水,导致跨界河流水体污染严重。接到信访线索后,相山区检察院立即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并逐级向省检察院报告。由于跨界河流区域范围广、治理难度大、监管环节复杂,为确保群众信访问题的有力、有效解决,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武决定下访接访信访群众,全面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对案件办理进行现场督导。接访前,陈武详细查阅了案件的相关材料,听取案件办理情况汇报,深入全面了解案情,并召集有关负责同志对跨界治理、源头治理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讨论。
目前对于污染问题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是哪些方面?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在淮北市烈山区检察院,陈武会见了来访的群众代表,感谢他们对检察机关的信任,也请他们开门见山,直接如实表达信访诉求。
“目前主要难点在于,污染物来自河道上游,必须上游进行有效治理,才能根治下游污染问题。”群众代表向陈武介绍了跨界河流污染治理的难点、症结,希望检察机关能够发挥监督作用,督促有关方面加强协作,推动尽快完成上游治理,解决下游长期受污染的痼疾。“请两位群众代表放心,今天省、市、县三级检察院的有关负责同志都来到了现场,目的就是倾听了解群众最真实的诉求,对咱们的案件‘一竿子插到底’,以最大力度办理。”在了解群众代表反映的诉求后,陈武表示,针对“跨界治理”难点,全省三级检察机关将共同研究、一体履职,全力督促有关方面系统治理好污染问题,彻底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接访结束,陈武随即前往现场,实地察看河流污染及治理进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与有关行政部门及检察机关负责人一起,会商如何做好跨界河流污染治理“后半篇”文章。陈武指出,要充分发挥“府检联动”协作优势与检察机关上下一体优势。检察机关要更加主动作为,依托“府检联动”机制平台,推动三级行政部门、跨区域行政部门打通信息壁垒、统一治理共识、协调治理步调,在沟通协作中发挥检察监督作用。要建立省、市、县三级检察院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案件办理,对内对外联络,实现信息实时共享、问题实时研判、方案实时调整,将体制优势转化为高质效办案效能。
陈武强调,要坚持政府主导、检察监督、专家指导的工作思路。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进一步明确治理的领导责任与行政主体责任,提升行政效能。检察机关要立足法律监督职责,在跨界污染治理中推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综合履职,更好督促政府部门履职尽责。要尊重污染治理科学规律,多调查、多研究、多论证,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科学制定治理方案,争取实现最优治理效果。王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