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期,我在一家国营大厂搞供销工作,刚开始很高兴,别人也很羡慕。以为这样可以有机会到全国各地看看,可是半年下来,就感到身心疲惫。我家里还有三个上学的孩子,爱人在外地,根本无暇管孩子,母亲年迈又无文化,我一旦出差,孩子就自由放任,成绩一路下滑。
那年月没有身份证,住旅馆需持单位介绍信和工作证,到需要住宿的那个城市指定的旅客接待站统一安排住宿。为此,我吃尽了苦头。
一次出差到上海,全市旅馆均已住满。驻上海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安排我住浴池。住浴池,一是要到晚上十点钟以后,待浴客走完才能入住。二是不分男女,大通道,一人睡一张躺椅,你说那是多么尴尬的事。怎么办呢?天已很晚了,只好将就一夜吧!起码还能有个安身的地方。可事情比我想象的更糟糕,浴池里面空气污浊闷热,那难闻的气味让人窒息。男人们鼾声如雷,还有说梦话的,磨牙的,孩子闹夜的,闹得我一夜未眠。
还有一次出差到芜湖,又是晚间,全市旅馆已住满,连浴池都没有了。我一个女人,在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里,实在进退维谷,最后找到一个较大的旅馆,进了接待室,我就放赖死也不走了,终于得到了他们的同情。正好有个常住的采购员回家了,旅馆就把他包下的房间让给我住了,这下我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对于常出差的人来说,这些难言之苦才只是冰山一角。那时候对采购员有句顺口溜:出门像公子(穿戴整洁),下车像兔子(急着找旅馆),办事像孙子(求人办事难),回家像骡子(帮别人带东西)。说实话,这四句顺口溜,非常真实地描写出当时采购员的形象。
那年月物资匮乏,大城市的物资相对丰富些,款式时尚新颖些。所以我只要一出差,托我买衣服的,买皮鞋的,买吃的,买戴的络绎不绝。我专门用个小本子,记上人的名字,收多少钱,托买的物件尺码与要求。
刚开始我还来者不拒,后来越来越觉得太麻烦了。深深感到,帮私人购买物件比我办公事还要难上加难,从选购到随身携带回来,个中的苦和累只有自己知道。
尽管如此,我还是本着受人托,忠人之事。因各人收入都不高,既托了我,就必须竭尽全力让人满意。那时也没有拉杆箱,也没有蛇皮袋。每次回来,我背上背的,肩上挎的,手上提的,一点点刚出门时的美好形象都没有了,活脱脱像个“二道贩子”。可有时候还出力不讨好,买回来的东西,不是这里有毛病,就是那里不满意。因此,我开始作无声的拒绝了,每次出差的时间和地点我都绝对保密。
现在市场开放了,各大商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又有了网购。口袋有钱了,想买啥,市场就有啥。如果我现在出差,再也不会像“骡子”了。
现在国家发展旅游事业,大小宾馆,比比皆是。私家旅社,也层出不穷。设施齐全,窗明几净,服务周到,随到随住。现在出差,再也不会下车像“兔子”,急着找旅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