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滋润着利辛县展沟镇的良田。
本报讯 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但安徽省的引江济淮工程却成功地将数百里之外的水源引入亳州市利辛县的农田,让万亩良田得到了急需的引调水,实现了“远水也能解近渴”的愿景。
根据省水利厅的统一调度,引江济淮工程通过菜子湖线路引调水源,这些水源随后经过派河口泵站和蜀山泵站的提升,通过东淝闸被调入淮河干流。接着,水流沿着西淝河北上,最终供应给亳州地区的居民饮用和农田灌溉。
在利辛县的展沟镇,由于今年5月份以来降雨偏少,气温高、蒸发快,土壤失墒严重,急需水源灌溉。展沟镇地势低洼,水系发达,这为水稻种植提供了天然优势。然而,今年的旱情让这里的农田急需“救命水”。为此,当地政府采取了二级提灌的方式,从引江济淮(安徽段)江水北送段的阚疃南站提水进行农田灌溉。
展沟镇副镇长刘超群表示,通过江水北送工程的二级泵站,成功将水提入到镇内的友谊沟。友谊沟两侧建有灌溉渠道,可以直接对土地进行灌溉,有效缓解了农田的旱情。
在利辛县展沟镇的苏湾村,种粮大户苏金龙因引江济淮工程而受益匪浅。他的1700余亩水稻田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引调水灌溉。这些水通过泵站被抽至田间的灌溉渠,顺着沟渠流向田间地块,让苏金龙的稻田得到了及时的滋润。
据了解,展沟镇种植面积达5.2万余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占2.4万余亩。为了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展沟镇制定了科学的配水计划和调度方案,确保24小时不间断地从江水北送段阚疃南站提水对农田进行补水灌溉。
根据江水北送建管处的数据,自6月13日至今,阚疃南站累计调水142.5万立方米,西淝河北站累计调水363.63万立方米;朱集站从6月15日至今累计调水140.8万立方米,这些水源有效缓解了亳州地区的旱情,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洪金通讯员黄宽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