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振翅轻飞,向诗而去
——读孙仁歌中篇小说《铸魂如诗》
  读孙仁歌的中篇小说《铸魂如诗》(载《芒种》杂志2023年第10期),颇有感触。这是一篇温暖如春又不乏激情的小说。作品关乎教育题材中铸魂模式的探索,作者以坦荡胸怀、真挚的人文情感作为叙事的源泉抑或动力,完成了一次直接介入当下大学生心理关怀的旅行。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校园新生开学季,“问题学生”罗非薇军训散漫懈怠,军训课被教官叫停。二级学院负责人责成系主任树老师领她回去给予行政手段处理,罗非薇自然不服这一套,树老师的工作虽陷入困境,却独辟蹊径。他顶住行政化压力,选择从阅读名著入手,一步一步走进罗非薇的内心,打开她的心结。加之同学们的关心和班集体的温暖,实施的阅读教育尤其诗歌的朗诵与写作别开生面,最终使罗非薇回归正常的学习状态,一度充满怀疑、叛逆、自卑和逃避的心理,重新扬起使命的风帆,满怀希望和理想投入到大学新生活之中。
  这篇小说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铸魂意识突出,表现了教育与灵魂的交融至关重要。作者准确捕捉到了一种普遍性的当下00后心理问题,暗示当下大学教育变得日益平庸,需要教育者及时走出行政化的圈套,还给学生一片雾蓝色的天空。这种文学干预现实问题的写作姿态,正是文学的使命乃至责任。这篇小说似乎又隐隐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声音,饱含对教育的期待、热情和敏感,对人心的洞察和透视入木三分。
  其次,这篇小说深刻观照人的精神世界。文学的独特性就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中心意念,体现一种社会良知,更体现在对00后一代大学生精神领域的探索。《铸魂如诗》既有创新也有继承,小说最动人的地方就是始终洋溢在字里行间的阅读教育的良苦用心,这鲜明体现在树老师和罗非薇这两个人物身上。
  树老师是诗的传播者抑或使者,他有诗人的激情和哲人的睿智,他经验丰富,对教育用心良苦,热爱学生,沉醉文学,他打破社会成见,追求教育对人精神灵魂的独特的向上牵引作用,而不是循规蹈矩地“批量生产”“社会残次品”。他富有反省精神和仁爱之心,克服年龄代沟隔膜和个人偏见,去关爱所谓的“坏”学生。他像一位披荆斩棘的英雄,主动背负起教育使命的十字架勇毅前行,搏击于“教育行政化的阵地前沿”,他凭借的武器是诗意的心灵,诗意的头脑,诗意的行动。罗非薇是沉睡着的诗的精灵,是新生代大学生的典型,“似乎可以把她这一代所有的毛病、不足、问题都抛给她,轻飘、肤浅、脆弱、慵懒、自私、自恋、以自我为中心、贪吃及玩乐加迷网”,她是一件脆弱的“玻璃工艺品”,家庭破碎、高考失利,让她自卑、敏感、孤僻、愤世嫉俗、自暴自弃。但她对奶奶的感恩,她坚持退学不连累班级荣誉,她的忧郁,对爱的渴望,对诗的喜爱等又展现了善良、自尊、坚韧的一面。她是孤独无助的,也是幸运的,遇到贴心的闺蜜、不离不弃的老师、温暖的班集体,发掘了诗的宝藏,最终激发了她,熔铸了她,唤醒了她,她实现了从易碎玻璃品到“华羽的乐园鸟”的诗意蜕变。小说深入刻画了他们丰富、曲折的精神历程,既概括追溯了精神形成的个人成长史,以拓展故事内容,丰富人物形象;也细腻描写了精神的矛盾挣扎和精神变化脉动。痴情教育者的苦心和无奈、细心和耐心、痛心和希望,年轻一代的自我和自卑、叛逆和单纯、逃避和期待……交织在一起,两股热流都汩汩流出,两个平凡但真实的灵魂双双奔向令人动容的理想境地。
  再次,这篇小说具有浓郁的诗化风格。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表示,外部世界不可避免要变得越来越沉重,甚至正在变成石头,仿佛谁都没能躲开美杜莎那残酷的目光,而小说正是为了减轻分量,所以他为新千年文学强调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轻逸”。在中国新文学苦难忧患的历史上,林语堂的“幽默”,沈从文的“诗意”,还有幻想文学都是用来为过于沉重的现实减轻分量的“轻逸”文学。同样,这篇小说体现了诗化的风格特征,可归入以追求轻盈反映沉重现实的“轻逸”之作。
  这篇小说的“轻逸”体现在情节、语言等多个方面。或许作为小说,作品的细节不够丰富,但是这种重“虚”轻“实”的写法恰恰使得小说摆脱了陷入无限琐碎的庸俗,获得了一种超脱潇洒的轻飘。同时,小说的语言具有强烈抒情性,重视人物内心独白,甚至并不规避直接的、频繁的精神独语式的议论。或许作为小说,这样的语言过于概括,不够形象、具体,但却使人隐藏的、神秘的内心得以公开,使遮蔽的、石化的现实变得透明,小说世界呈现一种轻薄可视的质地。同时,我们看到小说诗化的内容、诗意的人物、诗性的结尾都满蓄着象征性的蕴含,这也是“轻”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对不理想现实的理想化的希冀,是一种对不道德现实的道德感的召唤。
  这篇小说正是以对诗意轻盈的追求,而获得了超出一般的恰当和庄重。或许小说中的阅读教育不是万能的,诗歌阅读与诗歌写作教育无法解决当下的教育存在的诸多“软肋”。然而小说以最轻盈的阅读救赎诗意之姿诱发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无限联想与期待,或许这才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在沉重的生活中引领我们积极向上,去振翅轻飞,向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