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县里转来的1200元稿费,我便在微信里对转账人“柒伍壹”说:“明天用现金发给他们,在班上发。”
这是我学生的稿费,每人200元,六人1200。
去年,县里着手编纂“黟县徽文化系列丛书”《底气》(二),临近结尾时,主编突然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推荐些学生写的介绍黟县风物的作品,我一想这类作品手头还真有,且都在报刊上发表过,文字没问题,便一口应承了下来。
我总觉得,一个语文老师除了会教,还应该能写;后来,又进一步认为:语文老师光自己能写也不行,还应该引导培养学生能写、爱写。近些年,我指导学生在《黄山日报》《新安晚报》《安徽青年报》上陆陆续续发表了60多篇习作,大致算来,每月可指导学生发表作品一至两篇。
其间,也陆陆续续收到些稿费单。当然,都是十几到几十元不等,绝没有这次这么丰厚,想来这次县里鼓励的成分居多。
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脑查找名单。其中还有篇是上一届的才女小叶写的,文笔和内容,均属上乘,也就一并推荐了。这才女在高中期间就发表了不少作品;后在我的推荐下,她还加入了县作协,成了我们作协的一员,现在则是南京财经大学的大二学生。收到稿费的当天,我便转发了200元红包给她;得知是稿费时,她高兴得发了个“比心”图案给我。其欣喜之情,可以想见。
第二天,还是早读课,我便早早地进了班级教室。见我上了讲台,学生瞬间就静了下来,我喊了几个名字,请他们上讲台来。我见他们不解,一个个踌躇着,便朗声说道:“给你们发稿费,快上来。”
听说发稿费,底下学生便“哇”的一声叫了起来。待“哇”过之后,我便掏出手机,转而问大家:谁会拍视频?同学们纷纷说梁煜梁煜。我便笑着将手机递给了梁煜,说到时给拍个视频;她接过手机,便退到一边的过道上,准备去了。
明白了是发稿费,两个同学就上了讲台。正摆弄着头发的另一位同学,见讲台上的二人都穿着校服,急忙说:她们都穿校服,我也要穿校服。我说没关系的。不想,她一迭声地说,不行的不行的。说罢便从抽屉里掏出校服套上。套上之后,又对我笑了一下,说等她把头发弄一弄。
我听了不置可否,笑眯眯地站在一旁。她这郑重其事的态度,其实正是我所乐见的。
见她们三人都准备好了,我便掏出六张百元大钞,一人发了两张。台下人见了,又兴奋地叫了起来:“哇!”我便转过头去,对台下的学生说:这是县里发给她们的稿费,她们的文章入选了《底气》一书;我们班上文章写得好的,当然不止她们三人,许多同学的文章都见报了,这次主要是她们三人文章的内容契合了《底气》一书,就被采用了。今后只要你们文章写得好,有机会我都会为你们推荐,这次我就推荐了上一届一个学生的作品。
说完,铃声也响了,我就让他们继续发酵,转身到隔壁班去发稿费了。
晚上,我将剪辑好的视频发到我的QQ空间里。如我所想,空间里是异常的火爆,仿佛一片璀璨的光,闪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