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合肥组织技工院校举行技能大赛。(本报资料图)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通知》。根据《行动计划》,到2027年,我省将形成定位精准、规模合理、特色鲜明、产教融合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办学质量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其中,全省技工院校达到100所,在校生规模稳定在25万人以上。
全省技工院校将达100所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技工教育,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也有广泛需求。《行动计划》明确,我省将实施技工院校提质扩容行动,到2027年,全省技工院校达到100所,在校生规模稳定在25万人以上。其中,建设1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15所优质技工学校,高级工班及以上在校生达到10万人,年均开展职业培训25万人次以上,培养规模跃上新台阶。
为促进技工院校合理布局,我省将支持合肥、阜阳、六安、芜湖等地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一批龙头院校、品牌院校;推动淮南、马鞍山、宣城等地对专业重叠、规模较小、质量不高的技工院校进行整合优化;支持皖北地区产业基础较好、人力资源丰富的县(市、区)依托现有资源新建、改扩建技工院校,增加技工教育资源供给。
鼓励企业,特别是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技工院校,符合条件的可依照有关规定按投资额的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完善政府购买紧缺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政策,对企业举办的不享受财政生均拨款的技工院校,就业补助资金按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给予不低于7000元/人的一次性培养补助。企业投资举办技工院校的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企业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举办技工院校的,可享受5年内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过渡期支持政策。
计划新建一批实训基地
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行动计划》提出,我省计划新建15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2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3个大型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2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竞赛基地,实习实训条件不断改善。
支持合肥市新建全省数字技术公共实训基地,服务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支持芜湖市在皖江公共实训基地基础上改扩建全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服务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发展。支持滁州市建设全省新能源公共实训基地,服务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
同时,在流动人口规模较大、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市,建设一批服务当地产业发展的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在主导产业突出、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建设一批乡村振兴需要的县级公共实训基地,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公共实训网络体系。
鼓励公共实训基地开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培训,积极运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实训效果。各地、各有关单位要依托公共实训基地,面向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组织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公共实训基地利用率。
开辟教师引进“绿色通道”
我省将开展师资队伍引育培强行动,开辟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完善技工院校教师招聘方式,支持技工院校根据教学岗位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招聘条件并自主组织公开招聘。
对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符合条件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可采取直接考察方式公开招聘。支持技工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校任教,可按照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兼职教师报酬。
实施骨干技工院校校长高级研修计划,全省遴选培育技工院校名校长20名左右。实施“万名教师轮训计划”和“名师领航计划”,建设一批高质量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培训专任教师1万名以上,培育专业带头人和名师1000名以上。实施“千名青年教师赴企实践行动”,每年组织1000名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完善企业实践考核机制和实践成果奖励机制,遴选推荐一批全省技工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培养一批懂理论、会实操的实习指导教师。
同时,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开展技工院校教师交流锻炼计划,每批教师交流锻炼不少于6个月。支持技工院校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教育机构开展合作,组织教师出国(境)参加培训访学、进修学习、技能交流等活动。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