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辅助生殖技术是很多有生育问题夫妇的选择,但高昂的治疗费用给不少家庭带来负担。近日,省医疗保障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财政厅下发《关于将部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通知》,明确从8月1日开始,将部分治疗性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记者了解到,此次我省对现行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进行规范整合并完善项目价格,同时明确了医保支付范围。将“取卵术”等8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其中,“取卵术”等4个项目按照甲类管理,不设个人先行自付比例;“胚胎培养”等4个项目按照乙类管理,个人先行自付比例统一为10%“取卵术”等4个项目每人每项目医保基金报销次数累计不超过3次。项目所标注价格为医保基金最高支付标准,收费价格超过最高支付标准的部分,不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低于最高支付标准的,按实际价格进行医保结算。
报销待遇方面,参保人员在经卫生健康部门或军委后勤保障部门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且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省内医疗机构,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门诊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医保基金实行单行支付,不设起付线,政策范围内费用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分别为70%、50%,医保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为1.5万元、1万元,计入参保人员年度基本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个人负担费用可由个人账户支付,不纳入普通门诊统筹、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支付范围。
记者从安徽省医保局了解到,将部分治疗性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从8月1日开始施行。25家辅助生殖定点机构实现了“全覆盖”,将实施动态管理。这一政策实现了我省辅助生殖医保报销从无到有“零”的突破,预计每年将为我省医保患者减轻费用负担2亿元左右。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