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零成本养生”走红
三伏天科学“晒背”大有讲究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一块垫子一片空地,继热水泡脚、喝热茶、做艾灸等“热养生”法,“晒背”这一“零成本养生”方式在网络上爆火。“晒背”到底晒的是什么?有何科学依据?“晒背”时又要注意些什么呢?记者尝试寻求答案。
  “零成本养生”走红三伏天“晒背”成为新热潮
  今年7月15日,入伏第一天,互联网平台上再次兴起了一阵“晒背”热潮。记者尝试以“晒背”为关键词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进行搜索,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过亿,网友们纷纷分享出了自己的“晒背”经历。其中,有人在公园的草坪上铺上一块瑜伽垫,趴在垫上,头部用遮阳伞、防晒帽等遮得严严实实,独独将背部暴晒在阳光下;有人选择盘坐在自家阳台或窗边,让背部正对太阳……
  河南网友“卉卉”在小红书上记录了自己连续晒背7天的过程。在笔记里,她写到自己每天早上9点左右会到楼顶天台的空地处晒背,时长为20到30分钟,在10分钟左右时就会开始出汗,且出汗量比起一般有氧运动来得更大。线上采访中,“卉卉”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年晒背,事前做了不少准备功课。“像是得涂防晒霜、时间不宜过长、晒后及时擦汗、不能立马洗澡等等。”而谈及为何“晒背”,“卉卉”则表示,是为了帮助身体排除湿气。“晒了几天后,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排出一身汗非常舒爽。
  确有养生效果科学“晒背”大有讲究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网友在分享时都表示,“晒背”后出汗很轻松,并指出其在通便、化痰、提气等方面起到了一定效果。而另一方面,还有部分网友反映晒后容易出现皮肤长疹子、晒出印痕等问题,因而对“晒背”的科学性产生了质疑。
  那么,“晒背”是否具有科学依据,“晒”的又到底是什么呢?记者采访了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的医生赵静。她告诉记者,从中医理论来讲,三伏天“晒背”的确是可以达到养生效果的。“我们中医养生注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作为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也被认为是调养阳气的最佳时机。通过‘晒背’让伏邪排出体外,驱寒保暖,从而实现‘冬病夏治’。”
  赵静表示,在人体的后背位置有不少经脉和穴位,其中位于后背正中间的是人体脉中的阳脉,属于阳气最旺的一条脉。而位于阳脉旁边的两条脉则是足太阳膀胱经,上面分布着的穴位与人的五脏六腑有着对应关系。因此,“晒背”能起到调养脏腑气血的作用,而“晒背”所晒的就是这几条关键经脉。“对于一些体质虚寒、寒湿内盛、四肢寒凉的亚健康人群,适当‘晒背’有助于缓解上述症状,增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围绕“晒背”展开的多个话题讨论中,#女子称晒背10天瘦了4斤#这一话题尤其令人关注,截至目前,讨论量已接近4万。对此,赵静表示,“晒背”后降低的体重主要是水分流失,及时补水后很快就会反弹,并不是脂肪的减少。“体重降低往往与生活习惯的调整、代谢的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单纯想靠晒一晒就达到减肥减脂的目的并不现实。”
  市民们在“晒背”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苏北人民医院皮肤科医师林向飞表示,“晒背”时应加强防护,避免让强烈的紫外线直射皮肤,否则很可能引发日光性皮炎。另外,把握好“晒背”的时段和时长也是至关重要的。“像上午的7点到9点,或下午3点以后是比较合适的时间。”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所需的日晒时长,林向飞则建议,成年人以20分钟到1小时为宜;儿童皮肤娇嫩,为防晒伤应适当缩短至20分钟以内;老年人由于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较弱,可适当延时,但同样不能暴晒太久。 据新华日报·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