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I02-03版
发布日期:
一道必答题:法治化营商环境如何营造?

  2023年3月28日,合肥高新区检察院对一起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出庭支持公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营主体创新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对于检察机关来说,如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更是一道必答题。
  “安徽检察机关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探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服务保障民营经济、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举措。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能动履职中将这些好做法、好举措规范化、制度化。”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武给出了如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安徽检察“答案”。
  在省检察院的主导下,企业家约见检察长、检察官进企业“百日体悟”、控申窗口设置民企服务岗、开通96309民企服务专线、对涉企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全覆盖等系列“检察护企”举措先后出炉,通过不断总结、调整、转化、提升,由一个个单项举措逐渐汇聚融合为安徽检察机关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系统性制度机制。
  ——强化检察服务政策指引。省检察院先后制定《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举措》《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十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等,全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全力守护科技创新。与省市场监管局等14部门会签《关于聚力打造“科大硅谷”知识产权保护样板区的若干措施》,加强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合肥市高新区检察院在科大讯飞、科大国创等“科大硅谷”高新企业设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络点”,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精准化检察服务。芜湖市检察院和芜湖市知识产权局探索建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知产保护中心,更好地服务自贸区建设。
  ——破除区域协作检察机制障碍。建立长三角知识产权检察跨区域资源共享、协同配合、高效联动、协同保护机制,开展区域协作办案27次。合力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在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专门设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研究交流中心。与沪、苏、浙检察机关共同会签《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框架协议》,从而打通了长三角区域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协作通道;会签《沪苏浙皖检察机关关于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推动长三角区域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为各级院能动履职创新、主动开展跨区域协作搭建起制度平台。
  ——加大对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通过办理一批涉地理标志产品、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案件,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保障新兴产业发展,多个案件入选最高检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今年以来,运用“两法衔接”、江淮大数据中心等平台,建议行政机关移送涉知产犯罪案件56件,行政机关已移送52件,公安机关已立案50件。
  ——推动“四大检察”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在办案中强化恶意诉讼线索挖掘,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权利滥用、虚假诉讼、批量维权等行为,办理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民事检察监督案件7件,向法院制发再审检察建议7份并被全部采纳。坚持穿透监督,在对行政诉讼生效裁判监督时,一并审查行政审判有无违法、行政行为有无违法、有无行政争议化解可能、有无诉源治理需要。同时用好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的沟通协作,堵塞管理漏洞,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一路创新,法治相伴。围绕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全省检察机关站在高处放眼望,正不断以担当实干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