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格美过境,傍晚时分,天上黑云翻滚,树枝左摇右摆。倏忽,豆大的雨滴噼啪打在窗户上。行人避之不及,只得在雨中疾走。十来分钟后,风停雨止。这就是夏雨的急脾气。
我在单位的走廊凝望着这一切,从黑云压顶、风雨奔袭,到白云初晴。忽地,东面的墙上映出光亮,西边的太阳跳出云层,示威着光芒。转身看向东边,一道淡淡的彩虹跨过远处高层建筑。由于办公大楼的遮挡,只能看到四分之一的彩虹。拍张照,发朋友圈。谁知朋友圈中早已是彩虹刷屏,有清晰的,有隐约的,有半圆的,有一段的。回到办公室,告知同事,几位靠窗的,连忙打开窗户,将手机伸出窗外拍摄。瞬间,安静的办公室叽喳起来,大家讨论着在哪里能拍到更美的彩虹。
有位一向老成持重的同事,居然开车往东边去拍彩虹。
他走后,大家笑道,谁内心还不住着个少年。
晚间,他分享拍的彩虹,有几张构图、光线,确实比我们在办公室拍得强多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1000多年前的那个月夜。东坡先生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走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想不到张怀民也没睡,二人相与步于中庭望月、观竹柏影。回来后,东坡记下此游,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是闲人,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实则是拥有一颗少年的心。
少年的心,自由而充盈,天地万物皆能入心。少年的心,想到就去做,妥妥的行动派,不给自己留遗憾。
逾千年,人们记住了承天寺的夜月,看到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青春力量。
而在近600年前,张岱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夜晚,撑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遇见客居西湖的金陵人在此饮酒,便被拉着饮了三大杯。归去,船夫喃喃自语,一群痴人。确实,从常人来看,大雪天不在家拥炉而眠,跑到湖心亭看什么雪,冷得要死。痴人必有可爱处,可爱最贵少年心。
少年的心,阅尽万物仍如新,永远都用好奇的眼光看待周遭,去玩耍,去发现,去体悟。正是有了闲人东坡、痴人张岱,千百年来,我们才恋恋不忘那夜月,那湖雪,他们也才没有消失在历史中。
再看同事拍的彩虹,那多彩的颜色,不正是少年心的缤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