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手执凤弦,声动落木萧萧。书中是诗词歌赋,风花雪月,也是鲜衣怒马的少年。
“唐诗宋词是汉字之美的巅峰。”作者如一个解语者,倾听诗词间的喃喃细语,把我们带进一个有天地沙鸥、白鹭成行的诗词王国,给大片留白的诗人生平添枝加叶,修修补补,将面目模糊的历史人物形象塑造得愈加丰满起来。我们看见爱慕孟夫子的李白,赤诚豪放的刘禹锡,情谊深厚的元白二人以及赤诚热烈的屈原等等。是的,他们诗意、他们肆意;他们鲜活多彩、他们风流倜傥。
当然,我最喜欢的非刘禹锡莫属。他的诗,大家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倔强反骨,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豁达通透,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壮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淡然平和,有“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痛快豪爽……但关于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却不甚为众人所了解。
刘禹锡的父亲中年得子,对他极尽栽培。幼年时的刘禹锡便锋芒毕露,提出的一些问题常常连老师都无法回答。公元793年,22岁的刘禹锡参加科举考试。命运似乎已在他的掌控之中,从考场出来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这事妥了。果然,毫无悬念,他中了进士。考取进士的难度可想而知,每年全国才录取二三十人,但他的梦想,却一直都是重现盛唐荣光。
32岁那年,刘禹锡结识了太子侍读王叔文。在王叔文的引荐下,他结识了许多大人物,其中就有位高权重的令狐楚。对了,还有个名叫牛僧孺的泛泛之辈,没承想,之后却因政治问题、才华爆棚,和李德裕兵戈相向、刀光剑影几十年,这就是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
不出意料,在新皇帝继位之后,刘禹锡遭遇贬谪。之前,他的生活里只有诗;而现在,倒是诗和远方都有了。
十年间,朝廷内部争来斗去,刘禹锡也终于等来平反的消息。长安城南的玄都观里,桃花盛开,还记得十年前,那些桃树都还没有被种下。于是,他诗兴大发,写下那句著名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明晃晃的影射刺痛着多少人的神经啊!果然,朝廷没有让他失望,一月之后他再度遭到贬谪,顺道把柳宗元也一起给贬了。当俩人结伴行至蓝关古道时,柳宗元伤心得哇哇大哭:“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在柳州,刘禹锡写下多少人间清醒的经典诗句,一首《西塞山怀古》提醒朝廷,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一首《乌衣巷》告诉豪门权贵,一切都将尽归尘土;一首《台城》上表皇帝,陈后主的台城皇宫那么壮观,双子座那么奢华,现在连一片瓦砾都找不到了,你们就作吧!
57岁,刘禹锡再次去游玄都观,环绕几圈,终究还是没有看到一棵桃树。原来,曾经的风光无限,总有无奈落幕的时候。于是,他又诗兴大发:“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果然,不负众望,他又被贬洛阳。
兜兜转转几十年,最终,他在洛阳养老。回首这一生,尽管“二十三年弃置身”,但他依然“暂凭杯酒长精神”。
透过诗词,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刘禹锡,还有一个个鲜衣怒马的少年,他们意气风发、豪情壮志,以天下为己任。因此,我不再排斥诗词,因为,这正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见证。时过境迁,虽然他们已成为历史的过客,无法为时光所挽留,但闪耀着光环的生命属于大海、属于山川、属于璀璨的夜空,让世人歆羡。
诗人的文字与精神世代流传,发黄的书页中,又记录着哪个时代的朝花夕拾呢?
淮南市洞山中学九(11)班常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