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晓窗分与读书灯
□庐江 周金花
  每天早晨起来读书,是我不知不觉养成的习惯。
  多年前,我在乡镇工作,距离县城约三十公里。单位有栋两层房,一楼办公,二楼住宿,六个人共用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没有空调,没有网络,马路上尘土飞扬,货车声轰隆震耳,夜色中的大院黑漆漆的,几乎没有任何娱乐项目。
  八小时之外,我将读书作为人生前行的阶梯。每个黎明时分,习惯早起的我一边听着清晨的鸟鸣,一边翻读随身携带的几本书。我喜欢回味无穷的古文,时常拿出《古文观止》读读背背;也喜欢充满韵律的唐诗宋词,时常将它们写在纸上,试图与诗人寻找契合与共鸣。
  在《平凡的世界》里,当我看到可爱的田晓霞被洪流冲走时,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他扶轮问路,叩问生命的意义。面对命运的突然打击,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肆意宣泄着自己的痛苦,忽视了亲人的感受,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母亲承受着比自己更大的痛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英国作家毛姆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写道,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阿甘正传》让我明白,只要认真地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认真地对待你;《廊桥遗梦》展现出爱与责任的较量;退到生活的背面,我看到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如何在苦难中诗意地面对生活……阅读,架起了我认识世界的桥梁。
  在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我不仅沉浸在书香墨韵中,也利用各种阅读软件,随时随地阅读,微信读书里每年的读书报告记录了我曾经的阅读时光:年度最爱的一本书、思考最多的一本书、读到深夜的一本书、春节在读的书、世界读书日在读的书、劳动节在读的书、国庆节在读的书……那一瞬间,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北宋诗人王禹偁出身贫寒,他在《清明》中写道: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如今,我们不需要再向邻家乞新火,但可以在闲暇时,将时光分与读书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