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胡师傅是五月份的一天早上七点来钟,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是安装室内门的,已到了小区,问我在不在房子里。
头天下午,门店的杨老板就在电话里告诉过我,说明天装门的师傅上门,师傅姓胡,跟着去打下手的是他的老伴。我接着电话,说是胡师傅吧,我人在房子附近,马上就到。此时正下着雨,噼里啪啦的,雨不小。原以为他们今天到不了,没想到这么早他们就来了。
我前脚刚到房子,他们后脚就跟了上来。胡师傅拎着两只工具包,看上去很沉。他身后的老伴两手也没空着,左手提着一只帆布袋,右手拿着一只暖水瓶。胡师傅进门后,放下工具包,就开始忙活起来。我说这么大雨,还以为你们来不了呢。他的老伴听了,说讲好了的事,哪能改?手艺人要讲规矩。说着她打开帆布包,取出一个搪瓷缸,揭开盖,移过油漆桶当凳子,坐在厨房里吃起自带的早点来。
这时我才打量起他们来。胡师傅身材不高,蓄着八字胡须,两腮深陷,手脚麻利,看上去六十来岁,说话带江南的口音。他的老伴看相年轻些,短发,给人清爽精神之感。胡师傅只干活不说话,但一点也不木讷,干起活来麻利得很。他的老伴见我打量她,说她血糖高,吃不得外面的东西,每天的早餐都是自己做。
我拿来两瓶盐汽水给她。她连连说,不用不用,我们都带着,吃的,喝的都有。说着她打开帆布包,让我看她带来的中饭——两只铝饭盒里分别装着中餐的菜与饭。我说这么点够了?她说够了,饭盒能装。她还说这饭盒能自动加热,中午加点热水进去,没一会饭菜就热了。原来这饭盒是特制的。
我听了,说像你们这样什么都自带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她说我们到哪家都是这样,不能麻烦房主,手艺人不能不讲规矩。我闻言有着暖心的感觉,自打进门起,她就讲了两遍这样的话。
为了不影响她吃早餐,我特地过去看胡师傅干活。他早已把要用的工具从包里一一取了出来,他问我有没有灯。下雨天,室内光线有些暗。我找来一只台灯,问行不行。他说有总比没有好。我问他四个门加一个大门框今天能不能全部装好(昨天杨老板说可能要一天半时间)。他说带点紧,傍晚时差不多能完工。这时他的老伴已吃好了早点,过来给他打下手。说是打下手,也就是帮胡师傅拆拆门包装,帮着扶一下门。其他的时间她都闲着,在一旁看胡师傅忙上忙下的。这情形就如她自己说的那样,一起出来好做个伴,有个人陪着说说话,总比一个人闷头闷脑地做事好。
真正开起工来,胡师傅一下没得闲。锯起的木屑飞扬,满室灰蒙蒙的。他的老伴对我说,这里交给他们就行了,让我忙自己的事去,用不着呆在这,搞好了会通知我。我想候在这里也没什么事,还把自己弄得像个监工的,没有多大意思,便也就走了。
下午,我不等他们通知,就来到房子里。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只剩下大门框要装了。门装上了,房子看上去漂亮不少,精致起来。我每扇门都试了试,开与关都轻巧灵便,没有一点声响。胡师傅说,我干这行十几年了,装的门不知有多少,没有一家说不好用的。他的老伴也在一旁帮着说,你放心,老胡装门心里有数(意即有把握),杨老板自开门店时起,老胡就在他店里给人装门了。手艺不好,人家也不会留他这么多年的。
正如胡师傅预计的那样,大约五点来钟门全部装好了。我说原以为今天装不完的。胡师傅边收拾工具边说,中午没有休息。我一下子明白了胡师傅刚来时说的“带紧点”是什么意思了。这时他的老伴也没闲着,拿起扫帚扫起地上的木屑,室内的木屑都被她归拢到了一起,拆下来的门包装也被堆放在一处,没有那种凌乱感。我心想,这大概也是他们做事的规矩吧——干完活,要把卫生搞好,不给房主话说。
下了一天的雨,此刻已完全停了,西天出现了红霞,万道红光的,看上去赏心悦目。一切收拾停当后,胡师傅和他的老伴开始往楼下搬工具。我要帮着一起运。他们推辞着。不过这次我一定要帮着他们一起将东西搬下楼,放进他们开来的电动三轮里,破一破他们不愿麻烦人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