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家眼中的“拼命三郎”,做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第二天,就在病房里“遥控”指挥全县老年人全民健身活动;她关注非遗保护与传承,《美丽传奇皇藏峪》和《渔鼓道情》三部曲获赞无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她紧抓“两大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她就是萧县老年大学临时党总支书记、校长张秀珍。
自2016年担任萧县老年大学校长以来,8年间,张秀珍带领学校获得了“全国敬老文明号”“安徽省老年大学系统先进集体”“省级示范老年大学”“安徽省敬老文明号”“全省离退休干部正能量团队”“老有所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各项工作均处于全省老年大学系统第一方阵。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壮大学校发展“硬实力”
校舍虽然已有些年头,却充满着独特的古朴韵味;一旁就是公园,优美的环境营造出宁静温馨的学习氛围……
萧县老年大学位于宿州市萧县龙城镇龙湖公园南门,自1996年创办以来,为当地老年群体提供了一片求知与展现自我的天地。经过多年发展,萧县老年大学校园面积由2500平方米扩大到近7000平方米;班级由原来的8个班,发展到现在的46个班;专业由原来的6个拓展到37个;在校学员已由原来不足500人,发展到现在的1680人。特别是近年来,学校相继摘取国字号、省字号荣誉30多项,各项工作均走在全省老年大学系统前列。
能够取得这些成绩,还要从2016年张秀珍担任萧县老年大学临时党总支书记、校长说起。
“那时候,我刚从萧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之后被组织任命为萧县老年大学临时党总支书记、校长。”张秀珍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别看现在学校拥有近7000平方米的校园面积,2017年以前,学校的校园面积仅2500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原来,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学校有12间教室和1个院子共3000平方米空间被私人挤占。为了“拿”回国有资产,张秀珍拖着病体一次又一次请领导协调,一次又一次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年不停的奔波,2021年,被私人挤占的3000平方米终于“物归原主”。
一直以来,张秀珍深受腿部旧疾折磨,但病痛从来没有阻碍她为学校奔波。考虑到龙湖公园办公室的位置挡住了学校的安全通道,2024年1月,经过张秀珍一个礼拜的多方奔走、协调,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龙湖公园办公室终于搬出,消除了学校一大安全隐患。
在学校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张秀珍也将学校基础设施的提升工作提上日程。近年来,学校敷设楼顶防水1200平方米,粉刷内外墙面8000平方米,硬化改造教学场地1500平方米,建设电动车棚150平方米。此外,投资建成龙湖公园老年大学大舞台、文化墙、书画走廊,创建书画艺术研究院,并配套设置画室2处。最近,学校门口的大型党建文化长廊也在紧张施工中,这些都为萧县老年大学创建全国标准示范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条红线”管理强化教育“主阵地”
在萧县老年大学,每月都有一次思想政治课。与此同时,通过上好“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专题讲座、系主任和教师会、校园广播专题播报等形式,加强广大师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要时刻把初心使命记在心上,把责任义务担在肩上,把忠诚担当落在实干上。”张秀珍如是说。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把政治统领、党建统领作为立校之根,推行“一条红线”管理。“学校建设必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政治建校为基础,围绕培养‘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现代老人目标。”张秀珍认为,“一条红线”把政治建设融入教学、服务、管理的全过程,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张秀珍光荣在党五十余年,自担任学校临时党总支书记以来,她带领学校一干人创建临时党支部4个,临时党小组27个,拥有党员学员308人。为了让老同志、老党员在老年大学听到党的声音、看到党的旗帜、感到党的关怀、受到党的教育,张秀珍不定时组织临时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以及部分党员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广泛参与的系列党建活动。“这样一来,可以把讲政治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较好地推动党员学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尽心尽责、高质高效完成任务。”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淮海战役纪念馆……萧县老年大学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红色资源,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之前,我们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蔡洼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参观红色景点、重温入党誓词、唱响红色歌曲。”张秀珍表示,通过这种形式的教育,可以引导党员学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光荣历史,永葆政治本色,以点带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课内课外相结合“老有所学”落地开花
12名舞蹈队队员手持斗笠,舞姿优美,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今年6月29日,2024年宿州市广场舞业余联赛选拔赛举行,萧县老年大学舞蹈队凭借舞蹈节目《斗笠情深》从12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
包括舞蹈在内,萧县老年大学现已设置政治(法律)、书法、书法基础、国画(花鸟)、国画(山水)、渔鼓、剪纸、诗词、京剧、器乐、音乐(初级班、高级班)、民族舞、健身舞、交谊舞、模特、摄影(初级班、高级班)、葫芦丝(初级班、高级班)、腰鼓、太极、柔力球、古筝(初级班、高级班)、军乐等课程。“这其中,书画、渔鼓、舞蹈3个专业已成为全省老年大学中的品牌专业。”张秀珍介绍,根据老年群体的需求,学校又新增了形体、茶艺、瑜伽等课程,同样深受喜爱。
像这样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按需设课,已经成为萧县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的主流。不仅如此,学校还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教学模式,增添设备,培训队伍,充分利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网上课堂”、安徽老年远程教育网、东方银龄远程教学等平台开展在线教学、远程教学。2021年,学校成功申报安徽省第二批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让老年朋友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各种课程。
“我们还创新了教学活动的形式,将传统与现代、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展第二、第三课堂,搭建了更多展示办学成果的平台。”张秀珍介绍说,学校在龙湖公园设置萧县老年大学大舞台,自启动以来,举办了庆五一、庆七一、庆中秋、迎国庆等多场演出,为学员提供了更多演出实践的机会。同时,经常组织摄影班外出采风;模特班到苗山、岱湖走秀;瑜伽班、太极班在岱湖晨练等,给学员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以致用的能力。“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还促进了学员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老年大学的文化建设和文化辐射功能得以延伸。”
创新教学活动做好服务社会“店小二”
在萧县老年大学,学员们真正做到了学有所乐、学有所长、老有所为。
近年来,学校先后设立夕阳红艺术团、合唱团、乐团、戏曲社、军乐队、舞蹈队、模特队、腰鼓队、太极班、摄影研究会、书画艺术研究院等社团,“既然拥有这样的资源,就要好好利用起来,特别是学校的领导班子,一定要做好服务社会的‘店小二’。”张秀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因此,在做好老年教育教学的同时,张秀珍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发挥余热奉献社会上:每年举办写春联送春联活动,为群众送去新春祝福;每年“七一”、国庆、春节等节日期间,都会举办专场文艺演出……学校近年来开展各类“文艺下乡”活动150余场次,把一个个正能量十足的文艺节目送到了百姓家门口,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展示教学成果,彰显了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风貌。”张秀珍说,以前,许多人认为老年大学不过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地方”,随着老年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大家的固有印象逐渐被打破。“我们以‘会、展、演、赛’的形式,不断调动老同志在全县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这就不得不提到萧县老年大学的模特舞《美丽传奇皇藏峪》。皇藏峪是萧县境内的国家4A级森林公园,在张秀珍的带领下,学校艺术团编排了《美丽传奇皇藏峪》,并受邀参加了安徽电视台的节目录制。“这个舞蹈充分展示了萧县和我们萧县老年大学的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了景点的知名度。”张秀珍说,这不仅能够提高萧县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也能够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为汉风古韵、水墨溢彩的萧县文旅宣传加油助力。
不仅如此,为最大限度发挥老年大学的辐射带动作用,2017年以来,在张秀珍的推动下,萧县老年大学积极指导张庄寨、大屯、黄口、杨楼、刘套等乡镇办起了老年大学,并通过校外班、联合办学等形式在黄桥社区、城西社区、龙湖社区、龙霄社区办起了老年学校,方便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活动,有效促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当前,萧县老年大学正在全力争创全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学校将继续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闯劲、冲劲和韧劲,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员需求,为萧县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持续奋斗。”张秀珍坚定地说道。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