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余玉全
重新站上讲台,我又一次全新出发


  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他将家长和学生的信任谨记在心,未曾有一丝懈怠。他直言,此次成为一名“银龄教师”,正是一种双向奔赴。
  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出发时隔一年,余玉全再次走进了熟悉的校园。整理办公室,前往班级测量墙的尺寸,“想在开学前,提前把教室布置一下,这也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他说,站上讲台感慨万千。
  2023年的夏日,余玉全目送初三年级学生毕业,此后光荣退休。40多年教龄,在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任教20余年,余玉全感慨,他对校园和讲台有着深厚的情感,时常会想起和学生在一起的日子。退休一年后,因“银龄计划”的契机,他报名重返校园,“其实家人们已给我规划好了退休生活,但对学校的这份情感,是推脱不开的。”
  余玉全告诉记者,作为个人来讲,曾经历了风云变幻的年代,从农村一步步走来,“特别珍惜热爱这份(教育)工作。”在他的同事看来,余玉全真正地将教育当做奉献一生的事业,一篇篇“教熟了”的课文,他依然能妙思生花,讲出新意。
  “每一届学生都是全新的,时代背景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在采访中,他多次强调,教育有原则,但没有模式,“每一次都是重新出发,这次也一样。”
  不懈怠,源自内心的真诚
  退休前,余玉全被同事们称作“余总”,其中有年龄的“优势”,更是对他坚守如一的敬意。“教了40多年书,当了30多年班主任。”余玉全告诉记者,班主任简要的意义就是“孩子头”,要始终真诚,始终如一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陪伴度过三年的宝贵时光。
  “我经常听到学生和家长讲,每天看到你在,我们的心就安了。”他直言,家长和学生的这份信任,也让他不能有一丝懈怠。作为语文教师,他将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融入课堂,鼓励学生阅读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语文学科包容性强,涉及到方方面面。”他表示,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教学生做人,“成绩与品德养成、习惯养成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余玉全认为,教育讲究踏踏实实,非一日之功。他感慨,若干年后,学生对老师的记忆也许会模糊,但会始终记得,有这样的一个人,曾经在他的某一个人生路口站着,引领着他一路往前走,“我们相当于一个路标,假如倒下了,也要成为一个台阶,让孩子们踏着站上更高的舞台。”
  双向奔赴,正好双方互补
  曾荣获全省语文优质课大赛奖项,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曾获颁学校“教育情怀奖”,谈到荣誉,余玉全并未多言,“我没有想过当名师成专家,孩子们毕业后,如果看到我仍很亲切,家长碰到了依然很熟络,这是最大的褒奖。”
  此次成为一名“银龄教师”,他直言是一种双向奔赴。“我们可以带一带年轻人。”他肯定现在的年轻教师学历高,知识储备丰富,而刚入行经验欠缺需要磨练,正好双方互补。
  他告诉记者,示范引领并不是给予一种模式,而是探索一种路径,“让年轻人熟悉路径怎么走,最终找到自己的路径。”他直言,年轻人的未来无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