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陈溪
工作体验感很好
 
  陈溪(首排)和学员们合影。

  “90后”硕士走进老年大学的手机摄影班课堂,从侧重理论传授的“陈老师”转变为与学员亦师亦友的“小陈”,她经历了什么考验?来看她的“直白式”因班施教摄影课。
  90后“直白式”教摄影
  当课堂上的学生从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变成老年人,摄影课怎么上?两年前,陈溪来到合肥老年大学担任手机摄影课教师,各种纠结随之而来。
  “一开始有点紧张,毕竟是晚辈。”陈溪发现,如何和老年人相处要比上课难一些。“比如,老年人对审美的理解有自己的特点。”她向记者解释,年轻人喜欢黑灰类的中性色调,但她注意到老年人喜欢颜色丰富、饱和度高的色调,“这种分歧下,不要将年轻人的喜好强加于学员,而是找到一种中和的方式,以学员的兴趣为主。”
  在和学员的交流中,陈溪也发现,学员诉求与她的讲授存在出入。“相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员希望有更多外拍的活动。”因此,在符合学校对课程教学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她带着老年人走出课堂,大家外拍时一起分享作品和拍摄心得,其乐融融。
  “还有一点,如何让老年人懂得我上课在说什么,比课程的设计更重要。”陈溪直言,学员更希望获得的是“拿到手就会拍”,但基础的理论也需要掌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她告诉记者,尽量用直白的容易理解的语言去表达,“比如焦距,我会讲当你扒拉屏幕,数字越大,说明离你越近,再比如光圈,我会说你看到的数字越小,背景越虚,你通过调整它或可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因班施教为学员解惑
  在合肥老年大学,就普及性课程而言,手机摄影班的需求量较大。陈溪在该校带四个班,一个中级班,三个初级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50岁左右。”
  班级不同,学员的基础和需求不同,陈溪因班施教。在初级班,她每节课设置一个场景,比如花、美食和动物,然后手把手地教怎么去拍。针对中级班学员,她重点介绍怎样运用光线拍摄到满意的照片。“我买了一个摄影用的手电筒,现场打光给学员看。”她解释,这样学员能直观感受到光和色温对成片的影响,学会什么时间段能拍出其想要的效果。
  “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每次下课后,都有很多学员围住我。”陈溪介绍,学员或是请教照片没拍好的原因,或询问照片是否有改进的地方,“他们的这种求知欲望,会让老师很有成就感。”
  陈溪认为,从个人角度来看,年轻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一些,手机迭代更新快,年轻教师带手机摄影课有优势,“体力精力可能更好一些,外拍的话也有优势。”而从宏观上观察,她看到现在不少年轻人愿意从事老年人教育,并乐在其中,其中有“95后”,还有“00后”。“学校也不乏有经验的行业大咖和资深教师。”她说,合肥老年大学的教师群体,老中青共进,大家互相学习,教学成果也颇为丰硕。
  “不管是带年轻学生,还是教老年人学员,老师承担的共同职责之一是解惑。”她认为,解惑也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生活中的困惑也一样会帮助解决,“我肯定会继续(做老年大学教师),工作体验感很好。”她笑着说。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赵琳(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