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原合肥师范学校校长洪继文:
“能考上中师的学生很了不起”

  洪继文带学生到小学实习(后排右一为洪继文,前面一排为实习学生)。 
  
  曾在合肥师范学校工作20多年,洪继文保存着当年毕业生的很多老照片。在他看来,中师的学生素质很高,勤奋、朴实、守纪律是明显的特征,毕业后在各行各业涌现出佼佼者与领导者。他感慨,个人的成长与时代发展始终同频共振,中师的青春岁月与辉煌,或可看作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缩影。
  1983年,洪继文从合肥师范学院(时称安徽教育学院)毕业后,来到当时的合肥师范学校任职,先后担任物理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和校长。“当时(学校)是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师范类,能考上很了不起的。”
  洪继文向记者介绍,80年代能上中师,相当于现在考上211高校或985高校的轰动。“考上了,户口变成了城市户口,毕业肯定有工作。”在当年,仅是这两点,即吸引了很多学生报考,录取分数线自然不低,“学生的中考分,不少是能上重点高中的。”
  洪继文表示,中师的学制为3~4年,注重的是通识教育,目标是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除了文化课教学,学校的兴趣小组也为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施展才华的机会。”他解释,比如有的学生会跳舞画画,有的喜欢摄影写作,都可以加入到各个小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洪继文告诉记者,中师特别重视师德师风培养,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他看来,中师的学生素质很高,勤奋、朴实、守纪律是明显的特征。
  洪继文介绍,从毕业生的成长路径来看,主要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也有继续深造后到高校任教者,也不乏进入其他行业成为佼佼者或领导者。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教育是百年大计。洪继文讲述,1989年,合肥师范学校开始办大专班,选拔优秀的中师毕业生就读,学校办学层次提高,学生学历提升。2002年,学校与其他两所学院校合并,更名为合肥学院,他历任学院教育系党总支书记、教学督查室主任,后退休。
  “你看,现在已经是合肥大学了。”他感慨,个人的成长与时代发展始终同频共振,中师的青春岁月与辉煌,或可看作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缩影。
  当回归到中师生本身,洪继文说有一种提法是“中师生曾撑起了中国教育的一片天”,对此,他表示认同,“对教育的发展,中师生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