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27日
鱼杂锅子
□黄良顺

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但凡动物内脏,似乎都不被待见,胆固醇含量高是不争的事实,其样貌更是有碍观瞻,尤其刚从腹内取出那一刻,那股浓烈的腥臊气,让很多人避之不及,更别说吃了。
  不知何时起,鱼杂(主要是鱼子、鱼鳔)却成了抢手货,很多卖鱼摊位上的都被预订走了,不赶巧的话还真不一定能买到。其价格自然一路飙升,已超过鱼肉本身,甚至翻了几倍。
  鱼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胶原蛋白以及钙、磷等微量元素,具有补钙、明目、养颜、静心之功效。早在1600多年前,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记载了汉武帝食用石首鱼鳔一事。即使是对动物内脏不屑一顾的西方人,鱼子酱也是其追捧的美食。
  当然,营养已不是当下吃的首选,味道是第一位的。好的味道需要好的食材。
  春暖花开季,万物含春,正是鱼儿孕育时,也是吃鱼子鱼鳔的最佳季节;而到了三伏天,估计不是“晚婚晚育”的鱼,也是“不孕不育”好不容易才“怀上”的。这也让我心中闪过一丝隐隐的不安——这一口下去,一个鱼家族的“子孙满堂”或许就没了。但想起我这忌口的四个月里,与酒隔绝,无缘于鸡鸭鱼虾、生猛海鲜,连水果等生冷食物也得忍痛割爱。每天面对清淡的餐食,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想,“出关”那天该吃什么。
  喝掉最后一碗汤药,次日恰好周六。踏进久违的菜市场,面对琳琅满目的食材,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每一样都想下手,仿佛心中有一桌满汉全席在殷殷期待着,舌根下也不免溢出盈盈汁水。于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吃的理由——人类的吃,也是食物链的一个环节,生态平衡么。
  一种行为,只要找到某种足以让自己信服的精神支撑,行动便不会再有心理障碍。
  我最早吃鱼杂是二十多年前,在太平湖边的一个小饭店里。那时从屯溪出差到合肥,太平湖位置正好在饭点上。靠水吃水,鱼是那里的特色,但吃的人多了,价格自然水涨船高,鱼杂或是众多鱼菜中最便宜的。况且其汤汁浓稠,正好可拿来泡饭。两三人出差,一荤一素即可解决途中吃饭问题。
  坊间有“家财百万,抵不上鱼汤泡饭”之说。吃着鱼汤泡饭,鱼子在口中游荡,鱼鳔在心中沉浮,顿时有种和鱼儿掏心掏肺交流的感觉,仿佛一万万条鱼,将生命传递到我的每一个细胞里,获得永生。
  太平湖畔这家饭店,老板娘兼大厨,她的菜,油多、味重。鱼杂锅是以豆瓣酱为主佐料的,尖椒增辣,青椒托底,汤浓味鲜,我屡吃不厌。
  长江边的铜陵大通古镇,与太平湖的区位类似,路边鱼馆林立,主打江鲜,清淡为主。其鱼杂锅分量足,且不羼任何他物(别处多少会放点鱼鳍、鱼尾一起烧),一个锅子端上来,浓郁的汤汁,裹着清一色的鱼子鱼鳔。真实诚。那华鱼的鱼子饱满肥硕,鱼鳔厚实软韧,其鲜味有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食毕,唇齿之间尚敷着一层黏稠的汤汁,简直“鲜得眉毛都没了”。
  鱼杂好吃不好烧。多年前,在青阳县一个小饭店里,我吃到一道很别致的菜,一个锅子里全是鱼鳃盖下那块螺旋状的肥肉。因过于肥腻,很多人烧鱼头时,都会去掉这块“螺旋肉”,而这家饭店却能将这块活肉烧得不腥不臊不腻,成了主打的招牌菜。
  腥和鲜是食物的两个面,越腥的食材则越鲜。烧鱼杂,除腥是关键,生姜和料酒是常态。用紫苏或薄荷效果更佳,植物的清香渗透入食材的内里,并将其鲜味完完整整地逼出来。
  烧菜这活,无师自通者多,吃得多,总能修成正果。那些路边饭店,厨房是开放式的,点菜后便可现场观摩。太平湖边的厨子,烧鱼杂时的干煸颠锅功夫,分寸妥帖,动作流畅,在猛火烹烧中,能完好地保持鱼子鱼鳔的原有形状,而不至于粘锅。
  一种食材,粘锅或焦煳,便也失去了味道的完整之美。
  鱼杂脂肪含量高,做成锅子,衬底是必须有的,食材则各取所需,豆腐、洋葱、青椒均可。我喜欢用腌白菜杆子,吸油、除腥、提鲜,三者兼具,还能防止锅底焦煳,尤其那淡淡的酸菜味,与鱼香缠绵后,能够袅绕出一股奇妙的鲜香气,十分逗人食欲。
  不同锅底的搭配,有不同的味道和效果。
  烹小鲜如治大国,搭配是其精髓,也是食物的哲学,就像一篇散文的叙事、抒情和议论,相得益彰地组合在一起,才有深度和韵味。尤其在家烧菜,如写随笔,均可尽情发挥。左掌勺,酸甜麻辣,随意搭配;右敲键,旁征博引,行云流水。
  傍晚时分,当鱼杂锅子端上桌的那一刻,质朴的香气喷薄而出,仿佛一把远程遥控的钥匙,我食欲的堤坝瞬间被开启,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起来。
  吃,是人的最低需求,也最能真实抵达人性的本源。当热辣辣的鱼杂进入唇齿之间的那一刻,鱼子在舌尖舞蹈,鱼鳔在齿间歌唱,禁忌了四月之久的琼浆玉液,也随之流进我的脏腑,一种久违的幸福被味觉推上了巅峰,沉寂已久的精神也瞬间获得清爽之韵。
  美食所带来的满足和幸福,可以在接触食物的瞬间迸发,并迅速抵达高潮。
  很多时候,幸福很简单,从失常回到正常,日子波澜不惊,每天都能吃好睡好,便是最大的福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