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I08-09版
发布日期:
坚守“主战场” 竞逐“新赛道”

中新苏滁高新区ASM先进半导体封装材料项目车间。


   来安县汊河镇的安徽友发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生产聚丙烯薄膜。 

  滁州市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坚守“主战场”的同时,聚焦“新三样”、拼抢“新赛道”、加快打造全省“一二三”城,这些具体实践正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有力行动。
   创新发展 高质量释放新动能
  总投资105亿元的晶隆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产业化项目落户南谯;总投资80亿元的惠科电子纸显示模组整机项目落户滁州经开区;会同省工商联在上海举办“星耀滁州·会客虹桥”人才活动,为5位院士颁发人才工作顾问聘书……今年以来,滁州市坚持以“双招双引”为抓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自2018年迎来首家光伏制造“龙头”——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后,该市光伏产业逐渐构建起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边框、封装胶膜、焊带、储能电池等较为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跃升。
  如今,先进光伏已经成为滁州“首位产业”,全球光伏20强企业已有10家落户该市;连续3年举办全国光伏行业大会(论坛)。此外,滁州市还抢滩布局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打造全省“一二三”城,2023年“新三样”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
  “扩大有效投资”“坚持创新赋能”等关键词是滁州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不变密码”。今年以来,滁州市聚焦光伏等八大产业发展需求,以“链长制”为抓手,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季度攻势。1至7月,全市新签约亿元项目314个,协议总投资超11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项目占比33.4%。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净增159户,总数2725户,分别居全省第1和第2位。
  创新和人才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动力”。今年以来,滁州市充分释放创新动能和人才活力,全市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487户、居全省第3位;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家,居全省第3位;新增高技能人才8336人,新引进大学生1.3万人、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10人,实施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53个,新获评省级产业人才团队数、项目数均居全省第1位,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系全省唯一,去年滁州人才吸引力排名首次进入全国百强。
  实干惠民 交出一份幸福答卷
  滁州市琅琊区北湖小区等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金煌菜场停车场建设和滁州北站南侧停车场改造工程预计9月底前投入使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院区顺利开诊,同乐小学9月交付使用,菱溪水系清淤及周边排水管网整治工程已全线完工……
  从医疗资源补短板到教育布局再优化,从物业管理再提升到公共设施再完善,从城市道路再通畅到城市水系再改善……今年两会期间,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全覆盖推广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目前10个年度民生实事项目、50项民生实事等扎实推进,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摸得到成效。
  民生领域是“关键小事”,却是滁州市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滁州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教育、养老、医保等众多民生问题上持续用力,交出了一份份高分答卷:“暖民心”行动群众满意度测评3个季度居全省第一。建立“1+8+N”民声呼应办理工作机制,省《民声呼应》交办涉滁问题64个,办结率、满意度均为100%。就业创业考核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滁州市被人社部、财政部确定为2024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市、全省唯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城镇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完成率均超100%。连续8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市,省级平安建设县(市、区)实现全覆盖……
  如今,穿梭在滁州市的大街小巷里,面子靓、里子实、底子厚的幸福图景扑面而来,滁州大道、明湖公园、奥体中心、清琅大桥等一大批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基础设施项目已建成使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在全省率先启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全省第一。沪宁合高铁、合新高铁、宁淮城际铁路加快建设,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际滁州段通车运营;与沪苏浙城市形成8条高铁城际、12条高速公路、10条水运航道、3座机场毗邻的综合立体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