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每八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安徽造”
  10月9日下午,“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在安徽省政务服务中心举行。会上介绍了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前8月光储产业营收超2570亿元
  记者了解到,安徽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截至2023年底,全省汽车全产业链、装备制造营收突破1万亿元;先进光伏产业营收居全国第3位;新型显示面板产能约占全国17%、全球10%;晶合集成晶圆代工营收居全球第9位、全国第3位;机器人产业营收居全国第6位;累计培育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0个、国家级集群1个;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集群11个、并列全国第1位。目前,“新三样”产品中,全国1/5的光伏组件、1/7的锂电池、1/8的新能源汽车是“安徽造”。
  今年1月~8月,安徽省光储产业实现营收2570.2亿元,其中光伏设备和元器件制造业在全国整体亏损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盈利;光伏电池片、储能型锂电池、储能系统等主要产品产量增幅均超过60%;阳光电源市值跃居国内光伏行业第一,滁州捷泰、华晟新能源、安徽晶科等头部企业电池片转换效率行业领先,产业在全国的位势日益攀升。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近年来,安徽通过建机制、树典型、做示范、强引导,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三季度,全省共有2.22万家规上企业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占全部规上企业的94.7%,其中,1.38万家规上企业实现了数字化改造,占全部规上企业的59.1%;2013年~2023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0.5%。累计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家、居全国第2位,世界“灯塔工厂”5家、居全国第3位,国家级5G工厂19家、居全国第4位,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3家、居全国第5位。
  安徽省还成为全国首批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省,合肥、芜湖市先后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亩均论英雄”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近年来,安徽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去年全省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营收分别达到23.2万元、456万元,相比改革之初的2021年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改革经验获国务院减负办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自“亩均论英雄”改革启动以来,安徽省坚持顶层设计、试点示范、协同创新,以县区为单位开展分类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ABCD四档企业分类施策,逐步探索出一条“科学化评价+差别化配置+多元化激励+精准化服务”的改革路径,改革管理创新成果获中国管理科学奖促进奖。
  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和亩均营收分别为23.2万元、456万元,相比改革之初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其中,合肥、芜湖、马鞍山市亩均税收居全省地市前三位,分别为45.7万元、31.1万元、29.6万元;安徽省优势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信息行业、汽车制造业亩均税收分别为49.8万元、35.2万元、30.2万元。
  安徽还在全国首创“亩均英雄贷”金融服务模式,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发放“亩均英雄贷”9809笔2178.6亿元;对ABC类企业的新增项目用地予以优先保障、供地1.26万亩。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于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