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下午,合肥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体育活动中心(德仁综合体育馆)有许多前来打羽毛球的市民。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持续升温,公众对运动场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探访合肥体育中心、合肥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体育活动中心等多个体育场馆,发现前来运动的市民确实不少,这些场馆的年接待人数更是逐渐攀升。此外,记者从合肥市体育局了解到,一批体育场馆正在规划、建设中,今后将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健身休闲体验。
面对消费需求扩大业态范围
10月8日是合肥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体育活动中心(德仁综合体育馆)的“体育健身福利日”,部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平衡车、艺体类场地等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我是在公众号上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打电话预约场地了。”前来打球的陈女士告诉记者。该馆负责人荆为金介绍,体育馆二楼的场馆一共有20片羽毛球场地,最高峰时馆内所有场地都是满的,记者10月8日15:30左右来到现场时,有16片羽毛球场地正在使用中。
运动健身,观看各类演唱会、赛事,用餐休闲……位于政务区的合肥体育中心吸引着许多市民和游客。合肥体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体育中心具备赛事展演、健身培训、体商联动等多种功能。“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我们对标先进体育场馆,打造安徽首个智能化大型体育场馆。”该负责人表示,近三年来,合肥体育中心推动场馆智能化建设,借助智能化平台升级,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健身和体育福利服务,目前线上平台注册会员已达11万人。
庐阳全民健身中心位于凤淮路与固镇路交口。“除节假日外,中心每周一上午免费开放体育馆项目,下午和晚上免费开放体育场项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在其他时间,如8月8日“全民健身日”以及春节期间都会有免费开放安排。“从统计数据来看,2023年度中心日常经营接待8万人左右,2024年至今已接待约10万人,增长了25%。”该中心负责人表示,在接待的市民中,以20岁~30岁这个年龄段占比最多,达到40%左右,30岁~40岁占30%左右,40岁~50岁占20%左右。“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我们也在和动漫展、宠物展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进行对接,逐步扩大场馆的业态范围。”
各级各类体育场馆设施正在完善
为更好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的合肥市体育馆和体育场于2023年启动升级改造,将打造一个全新的合肥市全民健身中心。
记者从合肥市体育局了解到,合肥市全民健身中心计划今年年底完成升级改造,预计2025年初面向社会开放。“在合肥市本级,我们还在积极谋划合肥市运动学校新校区的选址和规划建设。”合肥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合肥市部分县区的全民健身场馆也在火热建设中。该负责人介绍,包河区全民健身中心已经封顶,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计划今年年内投入使用;瑶海体育中心计划2025年下半年建成投入使用;高新区全民健身中心的立项已经通过,进入了招投标阶段;新站高新区也在谋划建设一座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初步设计已经完成,等待规划审批后将进入实施阶段。此外,肥东县东城体育中心的选址也初步确定,立项已获批。
“目前,合肥市本级和各县区的公共体育场馆全部面向社会开放。但是,随着合肥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公众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体育赛事的举办也需要专业的体育场馆。”合肥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负责人表示,《合肥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即将编制结束,今后将纳入《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而依托这些体育场馆,合肥市也将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未来将积极承接全国性或是洲际专业赛事。
此外,《合肥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条例》于9月通过了省人大审议,将于近期颁布实施,这也将是省内第一部关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将为合肥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有效保障了市民合法的健身权益。
“合肥市正在积极争创全国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负责人表示,各级各类体育场馆设施的不断完善,将有效健全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合肥建设体育强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奠定坚实的基础。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