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公交车作婚车,演播大厅当礼堂,不摆酒席,不比阔气……今年阜阳市首届“零彩礼、低彩礼”集体婚礼刷屏朋友圈,被人津津乐道。10月10日,阜阳市委宣传部有关人员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今年以来,阜阳市、县联动举办“零彩礼、低彩礼”系列活动,超150对新人喜结良缘,线上观看超500万人次。
阜阳市首届“零彩礼、低彩礼”集体婚礼于1月18日举行,阜阳市设主会场,颍上县、太和县、阜南县、临泉县、界首市分会场同步举行。58对新人喜结良缘,各地网友纷纷送上祝福。
当天,两辆装扮喜气的公交车搭载12对新人,经过市区繁华路段,最终抵达集体婚礼的阜阳主会场——电视台演播大厅。
“看到‘零彩礼’集体婚礼的招募信息后,感觉一定会更加热闹和有意思,便报了名,两边父母也赞成我们的选择。”万女士告诉记者,这场简约而隆重的集体婚礼完全超出了预期。
“婚事新办、仪式简办、不大操大办”的婚俗文明新风尚正影响着阜阳青年,越来越多的适婚青年自觉抵制陈规陋习,身体力行争做移风易俗践行者。
阜阳市委宣传部有关人员表示,这一关键性转变,离不开阜阳市委、市政府的努力。近年来,阜阳市创新工作形式,多措并举倡树文明健康、科学理性的婚恋新风,切实减轻社会人情负担,赢得了群众好评。
走进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刘盆窑村的文化广场,村规民约映入眼帘。“彼此谦让,互相尊重……不大操大办,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刘盆窑村结合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难题,有针对性地将抵制高价彩礼等内容列入村规民约。
近年来,阜阳市委、市政府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事关百姓福祉的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市级层面制定《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印制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手册,把遏制高价彩礼作为工作抓手和突破口,乡镇、村推广“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工作模式,共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971个,将婚事新办简办、鼓励“零彩礼低彩礼”等内容纳入其中,大力整治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有效实现婚嫁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厉行节约常态化。
阜阳市“零彩礼、低彩礼”集体婚礼活动,在春节、5·20”等重要时点举办,并建立“特邀嘉宾”证婚机制,邀请知名主持人为新人主婚证婚,“两代表一委员”、道德模范等为新人颁证,爱心企业为新人赠送礼品。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王振宇 通讯员 刘玉东 戴文学 庞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