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家风是盏明灯
□贵池姚司君

  从小父亲就教育我:“力气是浮财,用了还复来。”时时叮嘱我,让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奋,都要舍得下力气。
  因为生育子女多,家里生活负担极重,父亲既要忙田间地里,还要到池口搬运站做临时木工,鲜有时间陪伴我。
  许是对幺女我的怜爱多一点,天气晴好时,父亲会骑车带我去他的木工车间,一边工作一边照看我。印象中,我们总是最先到达的。父亲将我安置好后,迅速蹲下身,分类筛选归拢木屑、刨花和剩料后,再洒上清水将车间内外彻底清扫一遍;清扫结束后,父亲总会将他的锯、刨、斧、锉等工具磨得锃亮亮的,再一丝不苟做四轮板车,每个都是榫卯规整,严丝合缝,中规中矩,四平八稳,连车把手都被铁砂纸磨得光润润的,父亲认真工作的模样,深深地打动了我。
  总是进城,我喜欢上了城里的马路,和散发着刨花香味的木工车间,恋上了在大食堂里吃饭的美好生活,期许父亲也能是名正式工,能和其他工友一样,吃上商品粮。心有所想,必有回响,1979年秋天的一个傍晚,父亲似踩着七彩祥云跑回了家,兴高采烈地告诉大家,他被站里录为正式工,不仅吃上了商品粮,单位还分了一间房,全家人都可以进城了……当家人高兴欢呼时,母亲发现父亲的双手还是脏兮兮的,怜惜地叫我打盆水给父亲洗洗手。当我看到洗脸盆里,父亲的双手布满了伤痕,且每根手指都皲裂渗血,我第一次明白,原来父亲成功的背后,凝聚着他多少的勤奋和努力啊……
  父亲总是教育我,吃亏是福。父亲人缘好,有求必应,在搬运站做木工时,站里的工友,谁家盖房子拾掇木头等,他都会抽空义务帮忙;不起眼的粗木糙料,经父亲的手后,变成小板凳、棒槌、衣架等日用品,父亲再将它们送给工友们……父亲常说,要与人为善。有一年冬天,家里的厨房门锁被撬了,里面摆放的准备为老人做寿材的12根圆杉木不翼而飞。大家着急准备寻找时,不远处隐约传来了一家正在放鞭炮、播哀乐的声音。父亲叹了口气说,这户人家应是遇上难处了,我们不找了吧。家人只好作罢。
  大家快要忘记这件事时,有一天早上,不翼而飞的12根杉木又“飞”回来了,每根杉木都比以前的更圆更粗,杉木堆上还有一条“大前门”香烟!平日不抽烟的父亲,那天专门拆了一包烟分发给工友们。此后,父亲丢失杉木却不寻找的故事,一直在站里流传着,即使40多年后的今天,父亲的工友们相聚,还会提起来。
  父亲总是告诫我,是你的,你才能拿;不是你的,坚决不能收。在旅游车站开大客车时,他总是为乘客着想,有时老顾客没时间去杭州批发货物,父亲就免费帮他们带货回来,免除了他们奔波之苦。父亲上门送货时,有的乘客会塞给父亲几十上百元的辛苦费,父亲想方设法地推辞;实在退不掉的,会如数上缴给单位。父亲说,只有这样,他才能心安。他不想像有个司机,因为一念贪财,整日都心神不宁,导致出车时发生了大事故,不仅多名乘客受伤,那名司机自己还断了一双腿。
  父亲的教育,似明灯一盏,伴我成长。特别是我大学毕业进入税务部门工作后,我时时勉励自己,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很快从一名税收业务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股室负责人;2017年以来,我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纪检干部。岁月如歌,我将在家风指引下,继续以廉洁为底色,为这个温暖的世界,奉献自己的光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