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六尺巷何以赋能基层治理
  《农民日报》10月31日整版报道桐城六尺巷其实很“窄”,三人并行都显得有些拥挤。六尺巷又很“宽”,由此延伸出的“六尺巷调解法”“六尺巷工作法”以及谦和礼让思想深深融入了桐城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成为桐城的精神标识之一。
  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耘,是张英的十二世孙,已经从事社区工作20余年。在“六尺巷调解法”还未进行总结提炼之前,他所在的六尺巷社区就用六尺巷中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化解社区里的各种矛盾。在“六尺巷调解法”的基础上,张耘倡导“得理可让人”和“德法相依”相结合的矛盾调解方式。
  六尺巷社区大约有人口7000人。每个月张耘都要处理多起矛盾,包括邻里纠纷、婚姻家庭、拆迁安置等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融在萌芽,“六尺巷调解法”为六尺巷社区平安和谐持续“加温”。
  今日的桐城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六尺巷文化元素无处不在,从邻里小争到诉讼大纷,六尺巷典故的运用贯穿始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启迪广大群众对标先贤、以礼为先,引导矛盾双方互谅互让、握手言和。六尺巷中蕴含的谦和礼让、和为贵理念代代相传,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