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冒着严寒,背着鼓鼓囊囊的硕大的旅行包,刚踏进老家的门,就看见厨房里水汽氤氲。母亲坐在灶前的木墩上,正往灶膛里添加柴禾,火苗蹿出灶膛,映红了母亲的脸,给人一种暖融融的感觉;灶台上,那口我熟悉的大铁锅的锅盖被掀开,在水汽中祖母有节律地挥动着锅铲,缭绕的水蒸汽让忙碌的祖母看上去迷迷离离的。父亲正垂手站在一旁,默不做声,沉默如一根桩。
我还没来得及与他们打声招呼,眼尖的父亲就看见了我。一下子他像变了个人似的,看上去活泛起来,他扭过头,朝我身后望去,笑眯眯地问:“就你一人回来?”我以点头作答。父亲紧接着又问:“快过年了,你带钱回来了吗?”语气中有着期盼。
我赶忙说:“带了,带了。等我把包放下,我就给你钱。”
可话刚出口,我就一下子意识到了不妥,我的钱全在手机里,怎么给父亲?我晓得我卡里有五千块钱,但就是再多,也给不了父亲呀!这里是乡下,又不是城里,我到哪里弄现金去?父亲不知道我的窘迫,期待地望着我。怎么办?又怎么向父亲解释?我有着不安,真是太糊涂了,后悔自己没有带现金回来。一急,人就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做这个梦。父亲生前从没主动向我要过钱,即便我给他钱,他也是推辞一番后,才接下来。有时他见我给多了,非得从中抽出一两张还给我。尽管我从未再收回过,但父亲的执着在日久天长中成了一种仪式。后来他不再推辞,但每次收钱时,总要加上一句:“给这么多钱做么事?”说过这句话后,父亲接得才自然。见父亲收下钱,我就很快乐,心里一下子觉着很轻松。所谓的孝敬,有时就表现在给予上,让父母衣食无忧。给钱是一种最直接的表达。
父亲也有拒绝收我钱的时候。我在2016年发表的《父母的需求》一文里有过这样的记述:前二天回家,我从我的稿费里拿出800元给父亲。父亲坚决不要,说家里米买了好几包,冰箱里塞满了鱼肉,菜地里种的菜也吃不完,人老了有吃的有穿的就行了,要许多钱有什么用。母亲也在一旁替父亲帮腔,说你平时给的钱没用完,一起攒着,以后你不要再给钱了,我和你伯伯(方言爸爸)都是八十好几的人了,用不了许多钱。你把钱收起来,我们不够用时再问你要。
如此,我一时真的想不通父亲为什么在梦里向我要钱,而我却又因了一种特殊原因没有给成。我辗转反侧,一时无眠。梦里的祖母、父亲、母亲不停地在我眼前晃动,如果父亲不是缺钱,那就是以另一种父爱在暗示或者说是启示我,要承担好作为人夫人父的责任,一家人和和美美地把日子过好,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