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青山有幸眠诗仙
□贺震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千多年来,李白的出生地与死因,始终似谜一般充满争议,没有定论。与此不同的是,李白去世后归葬何处,却是有凭有据、清清楚楚。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62岁的李白在安徽当涂告别人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五十五年后,迁葬于青山脚下的谷家村旁。此后千年,诗仙就长眠在青山脚下,大唐风流的一缕遗韵在此绵延。
  采石矶上的李白衣冠冢和青山脚下的李白墓,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的独特墓葬人文景观,仿佛是一首韵味悠长的诗篇,耐人寻味。
  初秋的一天,沿宁马高速西行一个来小时,便到了太白收费站。出收费站仅几百米,便来到李白墓园景区。穿过一座题写着“诗仙圣境”的四柱冲天式巍峨青石牌坊,便进入了李白墓园景区。
  跨过一座小桥,我们来到太白碑林。碑林廊壁上镶嵌着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106方诗碑,汇聚了李白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诗篇。在太白碑林大门前隔着青莲池的一泓碧水向北眺望,对岸矗立着李白举杯邀月塑像,塑像通体洁白,潇洒飘逸。李白墓被围在一个不是很大的庭院中。进入院子,便是素白粉墙、灰黑瓦顶的太白祠。祠堂正中是一尊两米多高的汉白玉李白雕像。李白雕像的背景墙是一幅墨绿色版画,刻画着李白在当涂的游踪。李白一生曾七次游历当涂,写下50多则赞美当涂的诗文。
  穿过太白祠,迎面便是一代诗仙的长眠之所——李白墓。据考证,墓内安放着李白的遗骨和一块范传正所刻的墓碑。墓碑上刻着诗圣杜甫题写的“唐名贤李太白之墓”。与别处通常看到的墓碑不同的是,李白的墓碑看上去颇似一座微型房屋。墓碑上覆一顶“官帽”,帽顶上方是一枚“铜钱”。
  李白虽狂放不羁,无比洒脱,但其实其一直都在求官为仕的路上。他曾凭借无与伦比的才气和诗情被唐玄宗召进宫,却因在宫中羞辱高力士,被赐金还乡。后在安史之乱中,受邀到永王李璘麾下任职,不想却陷入“叛乱”风波,被流放夜郎,所幸中途遇赦。但毕竟其是戴罪之身,富豪权贵避之唯恐不及,加之长期过量饮酒损害了健康,致疾病缠身,生活窘困。公元761年,李白最后一次来到当涂时,已是贫病交加,迫不得已投靠族叔李阳冰。当涂,给予了诗人最后的温暖。
  李白墓碑作如此设计,料是后人想通过墓碑让诗人得偿所愿。墓碑前方祭台上的香炉里插满了游人敬奉的香。祭台上还放着两瓶美酒,但没有配套放置酒杯,而是一只海碗。
  据统计,李白存世的诗作一半与酒相关。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带着美酒拜谒诗仙,是“最李白式”的悼念。经年累月,墓前的石案上挤挤挨挨地摆满了不同品牌的美酒,仿佛一座露天的酒类博物馆。真可谓太白风流,游客风雅。
  游过太白祠和李白墓,我们来到眺青阁,恰遇李白墓守墓人谷常新。公元761年,李白客居当涂龙山时,与谷兰馨结为好友。谷常新是谷兰馨的第49代后人,他从18岁起便为李白守墓。通过与谷先生的交流,我终于弄清了李白迁葬之谜。
  李白一生最为敬仰和赞赏南齐山水诗人谢朓。谢朓游历当涂时,被青山景色陶醉,于青山南麓建造宅第,青山便由此得名“谢公山”。李白居于龙山期间,曾与谷兰馨数次赴青山寻访谢朓遗迹,并有“宅近青山同谢朓”的夙愿。但李白户籍不在当涂,按当时的律法,李白在当地不享有土地权。谷兰馨向诗仙承诺,待其百年之后,愿捐出青山脚下自家的宅基地供诗仙长眠。但李白去世后,李阳冰就近将其葬于龙山,以为对落魄漂泊的李白有了很好的交代。
  五十五年后,李白生前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访得李白在世的两个孙女,知“先祖志在青山,殡于龙山东麓,地近而非本意”。为了却李白的遗愿,这才有了后来的迁墓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