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陪读中的一些事
□汤汤
  儿子读高一的第一个学期,连续三次月考的成绩都未能如我所愿,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烦躁与焦虑。一个周末,我本想陪他一同复习,他却说要在手机上听课。既然是要学习,我也没有反对的理由。自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他每天下晚自习回家就要手机听课。我不放心,也偷偷去看过几次他是否在听课,并没有发现异常。
  有一次夜里两点多起床上厕所,见他房间有光亮,悄悄走近才发现他正入迷地打着游戏,上课视频挂在手机的左上角。这一幕让我怒火中烧,伸手夺过手机,打了他一记耳光,责骂如连珠炮般射向他。他眼神中带着一丝我不曾看过的落寞与愤恨,却转移话题控诉着我这些年对他的打压与冷漠:考得不好就批评,考了全班第一又说一次考好不代表什么。总拿他和别人家孩子比,说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既然觉得他如此不好为什么要生下他呢?
  我顿时语塞,竟无言以对。
  那晚,我失眠了。躺在床上,回想起儿子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他没上学之前,那么活泼开朗。每一次跌倒后都会迅速爬起来,眼里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而如今,他变得沉默、内向,感觉他越来越难以靠近。我有些不安,是不是我太过于强求,忽略了他的感受?
  接下来的日子,我尝试改变,不再以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而是更多地倾听他的心声。有一次,他说老师让他参加英语外研社杯大赛。他有些紧和害怕,觉得自己有社恐。这次我不再用自己的想法勒令他应该参加或不参加,我学会了尊重他的意愿,首先询问他自己的意思,并鼓励他如果想参加也不必太注重结果,当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同时我也学会了在他疲惫或失落时,给予他一个拥抱和一句安慰。
  有一次他因为物理这科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成绩还不理想而沮丧,怀疑自己的智力。看着他眼中的泪光,我心中五味杂陈。轻声细语地与他交流,告诉他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能有再次站起来的勇气。我和他分享了自己年轻时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方法,希望他能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再一次尝试的勇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儿子变得越来越开朗,也更愿意与我分享他的想法和困惑。我留意到他在某些细节上的变化,比如他会主动帮忙洗洗碗拖拖地,会在周末我加班归来时,默默地为我倒一杯热茶,会在母亲节时给我买束花和一杯奶茶,会在我生日给我买个小礼物。这些小事,如同春风化雨,温暖我心。
  现在儿子高二了,我们的关系也更加和谐。我深知,这条沟通之路还很长,但我们愿意双向奔赴,共同改变。一起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迎接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