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敬老爱老 筑就温暖港湾
——记黄山市黄山区乌石镇敬老院院长杨龙江
  眼镜片的边缘有两处破损,眼镜腿用黑色的绝缘胶布缠着……12月20日,初见黄山市黄山区乌石镇敬老院院长杨龙江时,他的眼镜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杨龙江说,这副眼镜已经戴了6年,由于每天忙于工作,一直没时间去城里修。
  杨龙江曾获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全省优秀敬老院长、“黄山好人”等荣誉称号。
  1970年,杨龙江在乌石镇桃源村出生。高考落榜后,他被村小学聘为代课老师。2000年,由于减编等原因,杨龙江离开了自己热爱的“三尺讲台”。
  2009年8月,在外务工的杨龙江接到镇政府电话,询问其是否愿意到镇敬老院工作。
  “杨龙江是一名党员,政治觉悟高。而且他老实忠厚,做事认真负责。”谈起当初选聘杨龙江的主要原因,乌石镇人大副主席李伟德说。
  走进敬老院的第一天,杨龙江有些彷徨。除了办公条件较差,最令他苦恼的是,不知如何与老人们沟通、交流。但是,他很快就冷静下来,“我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起初,敬老院仅有3名工作人员,杨龙江需要“一肩挑”,财务管理、打扫卫生、照顾瘫痪老人等都是分内事。“不是亲人胜亲人。”谈起杨龙江,吴来友老人眼里的泪水夺眶而出。在其摔伤住院的日子里,杨龙江在医院、敬老院“两头跑”,帮他洗脸、洗脚,擦身体……
  为调动老人们自我管理的主动性,杨龙江引导他们成立了“院民管理委员会”,并分成蔬菜种植、牲畜养殖、生活互助、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5个院务工作组。其中,蔬菜种植组每年可为院里提供3000多公斤的各类蔬菜,牲畜养殖组每年可为院里提供七八头猪、100多只鸡鸭,生活互助组则确保每一位失能老人都有专人照顾。
  “我们采用工分制,用经费购买老人们种的蔬菜、养的鸡鸭以及提供的陪护、保洁等服务。”杨龙江说,这样老人们既体会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又锻炼了身体。
  转瞬间,杨龙江已在乌石镇敬老院工作了16个年头。敬老院里的老人由最初的13人慢慢增加,最多时达45人。
  “心有善德,才有所得;积善大众,乃积德也。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杨龙江说,自己会始终如一,努力用爱为老人们筑就温暖港湾。据《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