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报道一些地方加油站利用加油机偷油逃税的不法行为,节目播出后,引发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加油机属于特种设备,一些加油站是如何突破层层监管把不可能作弊变成可能的?在其背后,究竟存在着一条怎样的黑色利益链?
记者了解到,十年前,加油站常见的作弊手法主要是油枪空转,工作人员通过在油枪开关处做手脚,空转加油枪,使燃油还没有加入油箱,就已经产生费用。
还有一种常见的作弊方式就是对加油机上计油器和主板的参数进行调整,这一手段至今仍然在沿用。前不久在广西贺州市的一家加油站,执法人员就发现了这个作弊手段。
在这家加油站,消费者每加一箱油被偷走1.5升。执法人员在杂物间发现一台电脑,里面有一个隐藏的“加油站远程控制程序”。通过该程序设置参数后,正常加油13次,系统却只显示3次记录,算下来偷逃税款高达75%左右;“偷油”功能的参数也可任意设置。
为规避检查,加油站每次完成内部结算后,就立即删除后台数据。执法人员查处时,这家加油站保留的完整加油数据仅有一个半月。税务部门认定,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该加油站就少缴纳税款131万余元。
相关程序是深圳前海某公司绕过了加油机原有芯片的防作弊系统,以非常高的价格卖给加油站。
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加油机作弊案件9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8名,查处各类作弊设备9000余件,查明偷逃税款7.9亿余元。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