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东北老陈在蚌埠当鸟类监测员

  老陈在拍摄中。 

  本报讯 在蚌埠市淮上区的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常有一位中年男子手持长焦镜头,专注地记录着公园内的鸟类生态。这位来自东北的汉子名叫陈永胜,现为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的鸟类监测员。
  谈及陈永胜如何成为这里的监测员,故事得从他的家庭说起。老陈是辽宁省本溪市人,酷爱摄影,19岁起在当地开了30年婚纱摄影店,拥有一个不小的影楼。2016年,他的独生女儿因爱情嫁到了安徽蚌埠,出于对女儿的疼爱,他和老伴商量后,决定将老家的影楼折价出让,全家于2017年搬到了蚌埠。
  刚到蚌埠的陈永胜,出于对摄影的热爱,常骑着摩托车在市里转悠。最终,他的目光定格在了三汊河湿地公园这片生态宝地。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801.5公顷,湿地面积529.6公顷,是淮河流域保存较好的一块平原沼泽型草本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2016年8月,该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授牌为“国家湿地公园”。
  在这里,陈永胜的专长得到了充分发挥。2017年12月,他用尼康D3S相机和600定镜头,首次清晰地拍下了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这也是蚌埠市有史以来第一张清晰的震旦鸦雀照片。随着拍摄作品的增多,他的名气在公园内越来越响。时任公园主任得知他的兴趣爱好后,索性作为人才引进,将他调入了公园,成为了一名鸟类监测员。
  面对记者的采访,陈永胜表示,他的专职工作是保护鸟类成长和繁衍。在拍摄过程中,他严格遵守不惊吓、不干扰的原则,多使用红外线相机进行拍摄。同时,他还尽量减少对周边植物的破坏,以保护鸟类生态环境。可以说,他的每一篇摄影作品都是最小心的生态环保制作成品。
  两年来,陈永胜不断学习辨认各种鸟类的特征,从外貌到叫声,基本上将蚌埠常见的鸟种都拍摄到了。他经常为了拍摄一种鸟蹲守很长时间,比如东方白鹳就拍摄了两个多月。他认为自己最难得的一张照片是斑姬啄木鸟,因为体型极小,拍摄到这个鸟类的照片一直很少。那次听到鸟群急速飞过,他迅速架起相机狂拍,事后惊喜地发现其中竟有斑姬啄木鸟的身影,而此后这种鸟类就再也没有拍到过。
  如今的三汊河湿地公园,美景如画,吸引着周边市民前来观光旅游,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在此栖息。据统计,从公园成立之初的103种鸟儿到如今经过陈永胜确认的191种鸟,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其中,斑嘴鸭种群数量增至1800只;震旦鸦雀种群已繁殖近千只。去年还拍摄到了以前很少见的赤麻鸭、白冠燕尾、白尾海雕和寿带鸟等。
  对于这样的成果,陈永胜表示非常欣慰。他说:“鸟类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一个地方鸟儿种类数量的增减,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息息相关。只要能扛动相机,我就会一直走下去。”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李勇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