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安徽多措并举、多极发力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落实“健康清单” 收获“幸福账单”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百场大型巡回义诊活动。张洪哲/摄

  医疗卫生健康,一头连着人民健康福祉,一头连着健康中国行动战略部署。既是民生问题,更是发展问题。
  高质量建设和运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15个,深化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202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健康安徽建设水平”,一份“卫生健康工作清单”跃然眼前。
  2024年以来,安徽锚定健康安徽建设,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重点专科能力提升、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步履铿锵,沐光而行,让一份份“健康清单”变成百姓的“幸福账单”。
  梯度平移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开花结果”
  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提高健康安徽建设水平的重点,也是难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为破题的关键。202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高质量建设和运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15个”。
  目前,安徽累计获批的九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均已开诊运营。为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梯度平移和均衡布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专科联盟建设成为重要抓手。
  2024年12月7日,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肿瘤专科联盟在蚌埠正式成立。该专科联盟由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浙大二院安徽医院)牵头,覆盖了安徽省内外156家医疗单位,联盟内将推动检查结果互认,为肿瘤患者打通转诊的绿色通道。据了解,截至目前,已先后批复同意成立神经、肿瘤、消化、精神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专科联盟。
  此外,为建设全省医疗卫生服务高峰高原,推动全省高水平医院高质量发展,安徽出台多项实施意见以推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和安医大一附院(以下简称2家医院)各打造5~6个国家级高峰学科,到2027年,力争5个以上临床专科能力评估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安徽还将聚焦加快提升疑难重症诊疗水平,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壁垒,到2025年2家医院各建设5个以上专病中心,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一站式服务。同时,高质高效建设运营国家创伤、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2027年基本实现诊疗能力与输出医院同质化,争创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
  不同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主要针对加快省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优先在全省医疗资源薄弱、人口基数大、病患外流多的市县部署建设。截至目前,安徽已先后在14个市布局建设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22个,其中省级区域医疗中心4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18个。
  安徽省儿童医院(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复旦儿科安徽医院)作为全省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率先在省内探索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的建设。
  “感谢你们及时诊断,救了我女儿一命。”不久前,在宿州市立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门诊,三岁患儿小禾(化名)的母亲握着医生的手激动地说。原来,得益于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的建设部署,2022年5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复旦儿科安徽医院)就与宿州市立医院合作推进建设安徽首个省级儿童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并于2024年7月在宿州市立医院增设了儿童血液肿瘤专科门诊。
  随着长三角“医疗朋友圈”不断壮大,安徽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建设更是有来自沪苏浙等地的优质医疗资源不断赋能。去年9月,由上海市儿童医院与亳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亳州市儿童医院成功获评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
  “目前,上海市儿童医院学科带头人、首批临床首席专家等在亳设立5个‘名医工作室’,形成长期坐诊、查房及学术讲座等机制。”亳州市儿童医院党支部书记赵锋介绍,除上海常驻临床专家以科包科形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下沉外,该院还累计选派31名医护人员赴上海市儿童医院进修,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切实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城乡统筹
  发挥县级医院“龙头”“纽带”作用
  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遍地开花,加速了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市县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的步伐。而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其综合能力提升是安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城乡统筹的重要牵引。
  打造多个临床重点专科是黄山市人民医院黟县分院(黟县人民医院)不断推动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的发力点。
  “2024年以来,我们在消化内科和骨科专科建设方面,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成功开展了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关节镜等诸多微创高级别手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该院院长黄文新介绍,通过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培养专业人才,医院在消化内科、骨科、外科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提升,“截至目前,我院已经完成骨科和消化内科两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当地百姓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实效如何,县域就诊率是泾县回答问题的底气。
  2所县级公立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11所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能力标准;2所乡镇卫生院成功创建二级综合医院,并分别实现中医药、血液透析、胸痛急救、口腔等特色化发展……“2024年上半年,县域就诊率达91.3%,跨省就医比例为8.84%。”泾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蔡佩武表示。
  改善医疗服务没有完成时。“我省深入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县级三级医院达68家,覆盖44个县(市),全省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60个、村卫生室10784个,171个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能力水平,创建社区医院161个。”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介绍。
  精准对接
  巡回义诊让百姓“近”享优质医疗
  基层医疗卫生是卫生健康事业的根基,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立足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安徽多地常规化开展的巡回义诊把健康医疗服务送到老百姓的村口门前。
  2024年12月8日,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百千万”工程(百场义诊进县乡,千名专家送健康,万名群众得实惠)大型义诊活动走进蚌埠市固镇县,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一场健康盛宴。据悉,这是该院开展“百千万”工程以来第50次将巡回义诊带到基层。
  (下转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