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巷陌烟火间
□张佳
  生活变得安稳从容,我对食物的渴望也消然淡去。然而,每每走进城中心的步行街,那些隐匿于街巷深处的小吃摊,总能唤醒我的味蕾。正如林清玄所说,好东西不一定贵,平淡的东西也自有滋味。
  步行街一隅,有一家并不起眼的花甲小店。店主是我女儿同学的母亲,朴实又热情。店面不过二三十平米,仅摆放了三四张长方桌,热腾腾的一碗炒花甲,仅需十五元,即便如此,味道却是极好的。
  偶尔周末,我会带上孩子,去她店里尝尝鲜。每次进门,我总笑着说:“老板娘,来一碗花甲。”她总是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回应道:“好嘞,你们先坐会儿,马上就好!”接着,她麻利地从水池里捞出一把新鲜的花甲,在水龙头下快速冲洗,嘴里还不忘念叨着:“今天的花甲特别新鲜!”洗净的花甲被迅速倒进热腾腾的锅中,火苗舔着锅底,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锅铲翻炒间,浓郁的香味顷刻间漫溢开来,萦绕在店里的每一个角落。
  她熟练地将料酒倒进锅里,又加入一勺生抽提鲜、半勺老抽上色,快速翻炒均匀。随后,再撒一把切碎的泡椒,添一勺豆瓣酱,翻炒间香气愈加浓烈。片刻之后,那盘让人垂涎欲滴的炒花甲被端到桌前,壳儿微张的花甲浸在红亮的酱汁中,鲜香扑鼻。“快尝尝看,味道合不合口,不够味儿跟我说!”我和孩子连忙道谢,她摆摆手,转身又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夹起一颗花甲,轻轻一吸,鲜嫩的肉滑入口中,微辣鲜甜,口感紧实而富有弹性。这家小店的花甲大概是我尝过的最好味道了。
  可惜,步行街三角区域后来改造了,花甲店也不得不结束营业。如今想吃花甲时,我偶尔会点外卖,却始终觉得少了点曾经的那股烟火气。
  步行街上的另一处记忆,是十字路口旁的一辆梅干菜饼摊。摊主是一位五十岁上下的男人,推着简陋的小车,车上烧饼炉里的饼总是香气四溢。每次从那里经过,看到刚出炉的梅干菜饼被烤得两面金黄,香味在空气中愈发浓郁,我总忍不住买一张带回家。
  梅干菜饼得趁热吃,咬上一口,酥脆的外皮在齿间发出清脆的“咔嚓”声。梅干菜的咸香与肉末的鲜美交织,再融入葱花的清香和香油的醇厚,那味道总让人回味无穷。几块钱的饼,却像生活里最简单的小确幸,虽平凡,却温暖。
  还有步行街尽头的糯米藕摊,那是母亲的最爱。每周二下午,母亲总会算好时间,提着保温桶,特意去摊位上挑一段塞得满满的糯米藕。藕身雪白,糯米紧实,热腾腾地放进保温桶后,母亲便沿着步行街的小路,赶在放学前走到校门口等我和女儿。女儿蹦蹦跳跳地跑出校门时,母亲早已舀上一勺红豆汤汁,均匀地浇在糯米藕上。那一刻,我们总会停下脚步,站在校门口,享受糯米藕的清甜。细细咀嚼,糯米藕软糯中透着些许劲道,像极了生活的滋味,乍看平淡,却蕴藏绵长的韵味。
  最真实、最经得起岁月考验的,往往是那些平凡日子里令人回味的点滴滋味。步行街的烟火气息,不仅仅充盈了味觉,更悄然滋润了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