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淇鱼灯表演。
本报讯 1月10日晚,安徽歙县瞻淇村鱼灯闪耀。在这里,一场“村晚”正在上演,瞻淇村鱼灯队携手北岸镇舞龙队,再现了“一夜鱼龙舞”的盛景。只有几千粉丝的@鱼承薪火 (郑冬蛟)账号直播2个多小时,涌入了274.7万观众观看。这场“村晚”的发起人,便是48岁的郑冬蛟,瞻淇村鱼灯队的队长。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镇瞻淇村,每年春节期间,一场盛大的鱼灯巡游活动都会如期上演。这项传承了800多年的传统民俗活动,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近年来,也成为了瞻淇村的一张文化名片。
郑冬蛟,一个土生土长的瞻淇村人,对鱼灯有着深厚的感情。19岁那年,郑冬蛟开始拜师学做鱼灯。但那时,郑冬蛟对于鱼灯传承还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兴趣使然,自己喜欢,而后,又外出务工了多年。2021年时,回村陪读的郑冬蛟被邀请重整鱼灯队。决定接下村里的鱼灯队,才算真正踏足鱼灯领域,此后,郑冬蛟开始琢磨着如何让瞻淇鱼灯“走”出去。
为了振兴鱼灯,郑冬蛟尝试成为才艺主播,表演嬉鱼灯、介绍其历史。通过直播镜头,瞻淇鱼灯被不少外地网友认识。郑冬蛟也会带着鱼灯队外出演出,去过东方卫视、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
1月10号,作为发起人,郑冬蛟在瞻淇村里举办了一次“村晚”。郑冬蛟希望通过直播让瞻淇鱼灯名声更响,“让鱼灯出去、游客进来,年轻人也就愿意回来创业、传承鱼灯了。”
“村晚”舞台上,老中青三代鱼灯表演者齐上阵,年纪最大的鱼灯队员已经70多岁了。他手握竹竿稳稳扛起鱼灯,与同伴交替穿梭做出“鱼跃龙门”等瞻淇鱼灯经典动作,敏捷身手不输年轻人。在外务工的妇女也提前回村筹备节目,用流行热歌编排广场舞。
直播2个多小时的时间,郑冬蛟的直播间里涌入了274.7万观众观看,那一夜成了名副其实的“瞻淇鱼灯之夜”。“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欢鱼灯,来我们村里看鱼灯,家门口的老百姓切切实实提高收入,真正实现乡村振兴。”郑冬蛟说。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余康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