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我和先生下乡赶集闲逛,在集市上看见散养的大公鸡,一个个“油光毛亮”很是喜人。突然萌发出买一只公鸡回家的念头,醉翁之意既在吃,也在取其身上的靓丽鸡毛,做一个鸡毛毽子。正值隆冬,踢毽子不仅能热身还能健身,更重要的它是令人怀旧的小物件。
“自己凭着记忆缝制的鸡毛毽子,没有鹅毛管,鸡毛管来替代。细细的鸡毛管只能插几根小小的绒鸡毛,虽说模样丑是丑了点,毽子照样能踢起来,它将成为我冬日室内锻炼的小助手,怀旧小物件。”
当我在朋友圈发出这一则图文后,瞬间激发了大家怀旧的情感,众微友纷纷跟帖:“小时候,我娘做过,里面放的铜钱,可惜丢了”;“心灵手巧,自己做的毽子踢起来才得劲儿,就像你自己种的菜吃起来更有味儿一样”;“可以用细的塑料吸管替代鹅毛管”;“满满的童年记忆”;“谢谢分享”;“小时候里面缝的镂空铜钱,鹅毛管贴在底座上,镂空处穿针引线”;“翅膀毛管,好固定鸡毛,里面有泡沫丝的东西,鸡毛梗不易脱落”;“回忆满满,‘艺术’传承”……
一条条饱含恋旧情怀的留言,也点燃了我想写一篇相关文章的冲动。望着眼前自制的鸡毛毽子,记忆深处的闸门一下被打开,那些关于鸡毛毽子的种种趣事浮现在眼前。想当年,踢毽子可是女孩子的专利。鸡毛毽子小巧轻便,我们的褂子或裤子口袋里,无一例外都会装上一个或几个毽子,可以随时随地踢起来。踢毽子的花样百出,有单脚踢、双脚交换着踢、翘起脚跟踢等等,也有双人或多人接力踢。女伴中不乏踢毽子高手,能连续踢百十个,只见五彩斑斓的鸡毛毽子在她的脚上跳来跳去,宛如一只美丽的花蝴蝶翩翩起舞,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时赢得围观者的阵阵掌声。踢毽子是那个时代必不可少的课间活动,用现代话形容: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踢毽子,我们还会比谁的毽子上的鸡毛漂亮。插花色鸡毛毽子和现在的插花束差不多,心灵手巧的人能制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成为她一时“炫耀和骄傲”的资本。女同学的书本里,都会夹着一根根颜色各异的鸡毛,好友间会互换不同色彩的鸡毛,来丰富自己的色彩种类。鸡毛选自大公鸡的羽毛,公鸡尾巴上的羽毛长且艳丽。印象中,最好看的要数灰(黑)白相间的芦花鸡。现在,某网上售卖的鸡毛毽子品种繁多,鸡毛更是被染得花里胡哨。对于那些看起来高颜值的成品,我从来没有购买的欲望,这想想倒很是奇怪。
其实,自做一个鸡毛毽子的想法有几年了,这要从一次铜陵采风行说起。采风期间,大家游览当地的永泉小镇。小镇与众不同,游客想在小镇的店铺买东西,必须要先用人民币兑换铜钱。活动方为每人兑换了一些铜钱,我们再用铜钱兑换美食,一路吃一路逛。我有心留下了几枚铜钱,开始是准备带回家给百岁老妈做捻线的线陀子,因为老妈喜欢捻线,就是给线上劲,这样捻出来的线用来缝织更结实。家里没有线陀子,老妈常用胡萝卜块自制一个线陀子。蔬菜制作的线陀子轻,用起来不得手,老妈说要有铜钱就好了,以前都是用铜钱做的,有些重量捻线才能使上劲。如今老妈已经不再喜欢捻线了,人老如顽童,总是想一出是一出,毕竟是103岁的高龄老人,已经很了不起了。于是我想,不如用这些铜钱做一个自己心心念念的鸡毛毽子,平时在家踢踢毽子,活动一下筋骨也是不错的选择。
鸡毛毽子对我来说,不只是儿时兴致所至的一个小玩物,而是自己感怀快乐童年的美好印记。追忆似水年华,美妙的往事亦可追忆、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