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萧县老年大学:传非遗扬特色 这里风景正好

 渔鼓说唱。

  挖掘地方特色,创新表演形式,传承书画艺术,萧县老年大学的渔鼓道情和画乡墨韵,彰显了皖北人民的爽朗与文化自信。
  渔鼓道情传非遗
  渔鼓道情又称梆梆筒子,是皖北最古老且珍稀的剧种。萧县渔鼓道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敲渔鼓放声唱,华夏儿女心向党,百年华诞逢盛世,国家富强民安康……”在萧县老年大学2024年度秋季学期结业典礼暨教学成果展示的舞台上,演员们敲打渔鼓配上说唱,音律婉转悠扬,身姿轻盈自信。
  “我们挖掘地方特色,创新表演形式,将传承、发扬、创新、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一改渔鼓道情原来坐唱、独唱的表演形式,变为现在的集体说唱、表演唱。”该校张秀珍校长介绍,该表演挑选老年大学艺术团优秀队员排练,反复打磨提高,已创编渔鼓道情三部曲:《共圆中国梦》《唱唱我们的小康生活》《渔鼓声声话时代》。
  该项表演已多次参加省、市级春晚,获得肯定。2024年6月,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举办的首届全国老年大学戏曲展演中,荣获第一名和“最佳组织奖”两项大奖。
  画乡墨韵扬特色
  书画爱好者在台上即兴创作,同台的演员们既似打太极,又有舞蹈的柔美,一支书画伴舞《画乡墨韵》,活力中彰显着“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魅力。
  萧县是被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该校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设有山水、花鸟、工笔、书法基础、书法高级班等五个班级,设有“书画研究院”,创作了不少优秀书画作品。
  “这个节目,将书画、舞蹈与太极完美组合,2024年登上了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春晚的舞台,2025年1月参加了安徽省农民春节晚会。”张秀珍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这次展示,我们一共29个节目,300多名学员参与,涉及器乐、茶艺、瑜伽、豫剧、渔鼓、舞蹈、模特、剪纸等班级。”她表示,老年学员发挥“银发”优势,展示了夕阳红的风采,学校也将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