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市休宁县西南边陲、皖赣交界处的怀玉山脉腹地,有一处红色的革命圣地——石屋坑,黄山市老年大学的原创歌曲《那一抹红》在这里唱响。合唱创编之一,并具体指导编排的老师孙自慧是一位充满激情和富有经验的声乐教师,在她的带领下,黄山市老年大学合唱团下基层、到农村、进社区,积极参与学校教学质量的“二次创业”,走出了一条声乐教学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合唱需要“和”的力量
2008年,刚从中学音乐教育岗位退休的孙自慧,因为热爱,她决定再次投身于音乐工作,成为了黄山市老年大学声乐班教师。2009年,她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校合唱团。
“学员们的年龄大多在55岁到70岁之间,没有什么音乐基础。”孙自慧说,她从最基础的发声方法抓起,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分组训练,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耐心地纠正他们的气息、声音位置、共鸣等问题。
在孙自慧看来,合唱不仅要讲究技巧,更要追求和谐,只有让每个音符紧密相连,才能汇聚成动人的旋律,“合唱就是要‘和’,‘我们’才有力量,不能只有‘我’。”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合唱团的进步令孙自慧惊喜。多年来,合唱团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省市级的活动和比赛,屡次获得令人骄傲的成绩。
红色歌曲致敬“鱼水情”
孙自慧常说,音乐的力量不仅在于技巧,更在于情感的传递。在排练中,她不仅让学员们关注发声和表演,还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
黄山市休宁县的红色革命圣地石屋坑,曾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转战地。为了更好地传扬石屋坑的革命故事,孙自慧和其他几位老师一起专门创作了红色合唱歌曲《那一抹红》,用歌声致敬石屋坑人民与红军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鱼水情。
在学校摄录团队师生的支持和配合下,合唱团将《那一抹红》拍摄成MV,并参加了几次舞台演出,大家的表现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认可。每当看到学员们自信地站上舞台演绎作品时,孙自慧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欣慰。